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0年第8期
编号:10225417
老年期疾呆的研究方向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0年第8期
     作者:陈学诗

    单位:(北京安定医院 100035)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00801

    老年期痴呆(senile dementia)是发生在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大脑皮层获得性高级机能的全面损害,包括记忆力、感觉机能、运动机能、思维机能、日常生活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社会职能和情感反应控制的损害,但无意识障碍,一般呈进行性发展。

    据国外资料,老年期中重度痴呆的患病率,在65岁以上人群中为4~6%;到80岁可达20%[Elslerdam 1984;53]。据北京城区的调查资料,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1.82%。沈阳调查60岁以上的痴呆患病率为1.17%。最近上海调查65岁以上的痴呆患病率为4.61%。在发达国家,痴呆已成为第4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 百拇医药
    老年期痴呆一般可分为三类:(1)原发性退化性痴呆,即发生在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Alzheimer病(AD);(2)血管性痴呆,主要是多发性梗塞性痴呆;(3)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如Pick病、Creutzfeldt-Jacob病、Huntington舞蹈病等。在国内,最常见的是AD和血管性痴呆。两者的混合型亦不少见。故对痴呆的研究,应以此两者为主要对象。而且血管性痴呆较AD常见。如上海地区的资料表明,在96例老年期痴呆中,77例为血管性痴呆,仅18例为AD。河南的资料亦表明,血管性痴呆占80%,AD占20%。这点不同于西方国家。

    对于老年期痴呆应当预防重于治疗,因为治疗痴呆的方法不多,多属事倍功半。为探究其预防之道,阐明痴呆的基础理论亦属必要。

    一、关于AD的研究

    近30年来,国外学者对AD的遗传、免疫、病毒、神经病理、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同时在临床上、流行学的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关于AD的病因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假说:AD具有家族聚集性,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在Down综合征患者家族中,AD发生率高。(2)慢病毒学说:发现AD与已证实为慢病毒感染的Creutzfeldt-Jacob病和Kuru病在病理上有相似之处,故疑AD与慢病毒有关。(3)乙酰胆碱假说:AD病人的胆碱乙酰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故推测与胆碱功能低下有关。(4)免疫假说:老年人随着增龄而AD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增龄与免疫系统衰退、自身免疫性疾病增加有关。而且,AD的老年斑中载-标记和免疫球蛋白链相似,因此提出,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形成淀粉样核心,可能导致神经变性和老年斑形成。(5)铝中毒说:有人发现AD病人脑中的铝含量较高。(6)其他危险因素:AD与年龄、性别、种族、脑外伤史、疾病史、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等有关系。其中与年龄的关系密切。有人发现A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寿命长有关。有外伤史、甲状腺病史者发病率较对照组高。有人指出兴趣狭窄,不参与家务劳动者,AD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经历生活事件与AD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维持一定的脑力活动,对预防AD有利。
, 百拇医药
    有的学者提出,AD的病因与心理应激因素无显著关系。但是,心理应激可损害免疫调节机制,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心理应激的致病作用以及人格是否健全或行为模式如何,是可以通过心理卫生的措施而改变的。因此,心理应激问题及行为模式与AD的病因关系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关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在血管性痴呆中主要是多发性梗塞性痴呆。这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有报道血管性痴呆主要与心源性栓子和高血压有关。但是,由动脉硬化的粥样斑块脱落的碎片成为栓子,造成脑内小动脉梗塞的机制更不容忽视。Ladurner等对血管性痴呆组与非痴呆组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液粘稠度及纤维蛋白原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高血压是血管性痴呆重要的危险因素。许荣家等指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2次以上脑卒中史、高血脂等均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及老年前期者,均需接受积极的医疗预防措施,这种预防属于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因而值得重视。
, 百拇医药
    众所周知,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属于心身医学范畴,即主要因心理社会因素所导致的躯体疾病。所以,对心身疾病的预防,首先需要从消除和正确对待心理社会因素着手。这项工作如能深入地研究和普遍地贯彻落实,则不仅可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而且对血管性痴呆也可产生良好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AD的病因、病理机制、临床和预防的研究,还是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心理应激(生活事件)和行为模式都应作为研究对象,特别是在血管性痴呆方面的研究更应重视。

    此项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和研究成果的推广落实,不仅是医生的任务,而且涉及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诸方面。需要这些专业人员共同协作进行。同时,在对生物因素的研究方面,亦需由生理、病理、生化、病毒学、免疫学、遗传学、临床等诸专业人员的协作进行。

    (1990年2月14日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