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5期
编号:10225693
应重视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5期
     作者:李定国

    单位:20009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30501 最近,国际上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癌病因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报告日趋增多。就1991年而言,世界上共发表了5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且结果都比较一致,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自发现幽门螺杆菌的9年来,人们对这种细菌的认识已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感染后,细菌在胃粘膜中可存活数年,甚至数十年,造成慢性胃炎,最终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人认为这就是导致胃癌的关键一步。虽然抗菌治疗能根除幽门螺杆菌,但慢性感染常常是无症状的,而绝大多数被感染者未接受过任何检查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在胃癌流行病学上具有某些特点。在胃癌高发地区,其青年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尤其在南美洲。我国农村的胃癌死亡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地理关系。众所周知,经济状况低下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幽门螺杆菌在这类地区中的感染率亦有增高趋势。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胃癌死亡率正在下降,可能部分与染率的降低有关。除了这些流行病学特点外,有迹象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某些病理变化可能与癌肿的发生有关。萎缩性胃炎可致胃酸的微生物和生化的改变,同时幽门螺杆菌可激活组织中的单核细胞,产生氧的中间体,而后者又是一种强力的基因毒致癌剂。实验显示幽门螺杆菌能显著地降低胃液中维生C的浓度,从而进一步削弱了胃的防御机制。为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具有特殊的关系,有人发现结、直肠癌,食管癌及肺癌患者的细菌感染率很低,而且这种细菌主要与非贲门部的胃癌有关,因为贲门部和胃食管连接处癌肿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不比对照组高。应该指出,胃窦与胃体部以及肠型与弥漫之间的癌肿患者的细菌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 百拇医药
    虽然许多事实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2不足以解释其关系。其理由有三:第一,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然而其程度远不如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密切;第二,非洲等地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但为什么胃癌发生的危险度较低?第三,既然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的主要因素,为什么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胃癌竟如此不同?当然,我们也许能寻找一些理由予以解释。例如,不同的细菌株可能引起不同的病理变化;人体受感染的时间早晚可能具有不同的反应;胃酸排出量的多少可能影响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也有人认为,幽门螺杆菌本身既不会致癌,又不能形成溃疡,而是与饮食中的某些未知因子相互结合发挥作用。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幽门螺杆菌亚种存在的可能性。

    有人就Talley等的研究提出疑问,指出他们是在癌肿确诊之后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不能排除患癌后胃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敏感性增高的可能性,似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结果。但是,至少已有3项研究在设计上采用了前瞻性方案,即胃癌确诊前数年就获得了他们的血液标本。另外,资料表明癌前期状态如萎缩性胃炎和肠腺化生与幽门螺杆菌集群现象(colonization)的消失有关,而与其敏感性增高无关。因此,只有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对胃癌或癌前期病变的危险性进行长期随访,才能确立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无症状的人群应做安全有效的抗菌治疗。
, 百拇医药
    那么,对所有无症状的感染者是都需要进行抗菌治疗呢?这是一个令公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当然,随着对幽门螺杆菌认识的加深,人们对治疗的欲望也会上升,而且因其与胃癌关系的密切而可能更为迫切。届时,临床医师将不得不对这种治疗的益处作出正确评价,不过根据现有资料综合分析,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8%~37%,而胃癌的发病危险性相对较小,提示根除幽门螺杆菌不可能是降低胃癌发生的一种经济方法。看来,控制感染的最有效途径是预防,但对该菌的传播途径至今尚不了解。

    仍是必须强调的是,我国是一个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许多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正采用各种先进手段试图从不同角度揭示胃癌发生和发展的机理,但不能忽视对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何况我国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还局限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水平上。

    (收税:1992-08-10 修回:1993-02-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