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8期
编号:10226474
红细胞膜4.1a蛋白缺失所致溶血性贫血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8期
     作者:李津婴 万树栋 叶煦亭

    单位:200433第二军区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科(李津婴、万树栋),电镜室(叶煦亭)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30829 患者女,36岁,脾磊黄疸史20余年,1992年4月来本院就诊。父母近亲婚配(表兄妹)。

    1.常规实验室检查:(1)血象、骨髓象:Hb80g/L,网红细胞0.16,网红指数3.7,红系增生活跃提示溶贫骨髓象。(2)红细胞形态:干片中成熟红细胞中度大小不均,小红细胞有球变倾向,大红细胞呈口形变,点彩细胞多见。戊二醛活体固定湿片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1992,13:317],约33%红细胞具咬痕,一些细胞上还有筛网状细小凹陷。(3)溶贫常远见实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溶血试验、糖水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均阴性。盐水渗脆(初溶)0.33%,酸化甘油溶血试验(AGLT50)大于1500秒,HbA22.6%。变性球蛋白小体生成试验>95%,异丙醇试验阳性。(4)红细胞酶活力及相关代射物测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17.7EU/gHb(对照13.7±1.9),丙酮酸激酶18.40(15.8±1.4),磷酸果糖激酶16.8(14.5±2.4),还原型谷胱甘肽2.18(1.98±0.18)。

    2.红细胞膜蛋白检测结果:低渗法制备红细胞膜,按Laemmil法[Nature,1970,227:680]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患者4.1蛋白相对含量减少,膜蛋白(4.1/4.2)比值为0.92(0.84~1.00),正常对照为1.30(1.13~1.48)。进一步用Ficoll-400梯度分离红细胞,27%、30%、33%各层中红细胞分别制膜,电泳结果,患者膜蛋白(4.1/4.2)比值在27%、30%、33%各层红细胞中分别为1.20、1.23和0.49。观察患者33%Ficoll层红细胞蛋白电泳凝胶,有明显异常变化经,即4.1a带缺失,而在4.1b与4.2区带之间出现一条异常带,扫描定量时与4.2带难以分离。同期进行了数例不稳定血红蛋白病(uHb)患者红细胞膜蛋白梯度分离后电泳,均未观察到上述变化。

    讨论:红细胞膜4.1蛋白是膜骨架蛋白,由a、b两个亚基组成,随红细胞成熟程度不同两亚基含量有所变化[Biochim Biophys Acta,1979,556:292]。4.1蛋白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形成4.1蛋白-肌动蛋白(actin)-谱蛋白(spectrin)三联复合物,将膜骨架蛋白形成的网络状结构附着于脂质双层膜内侧,以维持红细胞特有的双面凹盘结构和变形能力。4.1蛋白可分别与两种内嵌蛋白即血型糖蛋白和带3蛋白结合,这是膜蛋架与脂双层膜之间的两种重要连接形式。因此,4.1蛋白变化或缺陷势必影响膜骨架的功能,导致细胞形态、膜通透性等发生改变。以往文献报告4.1蛋白和血型糖蛋白c缺陷可致椭圆红细胞增多症,本文所述4.1a带缺失变化尚少报告。同期uHb对照试验表明,4.1a蛋白缺失与uHb与关。本例患者同时并存uHb和4.1a带缺失,还是4.1a缺失导致uHb实验室表现,以及4.1b与4.2之间出现的异常区带是否为4.1a蛋白降解产物等问题,均有待研究。

    (收稿:1993-01-28 修回:1993-05-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