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10期
编号:10226526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登革病毒感染及型别鉴定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10期
     作者:李 刚 王 飞 郭日波 柯伟民 罗慧容 瘳育煌

    单位:510630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李 刚、王 飞、郭日波及柯伟民),广州市卫生防疫站(罗慧容、廖育煌)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核糖核酸;聚合酶链反应;诊断,鉴别

    中华医学杂志931010 摘要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登革病毒4个血清型的E基因部分片段。共设计寡核苷酸引物6个,其中1个为登革Ⅰ、Ⅱ型共有,1个为登革Ⅲ、Ⅳ型共有,其余4个分别为4个血清型特异。Ⅰ、Ⅱ、Ⅲ、Ⅳ型的扩增产物分别为240bp、150bp、333bp、421bp,经2%琼脂糖电泳即可区分。产物经酶切试验鉴定为预定片段。对一系列稀释的培养液进行检测,证明RT-PCR可测出少至5个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的病毒RNA。应用RT-PCR检测60份登革热病人急性期血清,结果显示其敏感性明显高于病毒分离,特异性则与病毒分离及免疫荧光分型的结果一致,这一方法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登革病毒感染及型别鉴定。
, 百拇医药
    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也反复流行。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目前,登革热的实验室诊断依靠抗体或病毒分离。由于黄热病毒中广泛的交叉反应及登革病毒四种血清型的存在,使得用血清学方法作病原学鉴定非常困难。病毒分离及随后的免疫荧光试验可进行血清型别诊断,但因其敏感性不高、工作量大、需时2周以上等而具有局限性[1]

    登革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4个血清型多个株的核苷酸疗列已弄清。最近,使病毒核酸有百万倍扩增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已用来快速诊断病毒性疾病,国内外有学者采用PCR技术研究登革病毒[2~4]。我们在建立将登革病毒RNA逆转录(RT)为cDNA再进行PCR方法的基础上,对登革病毒的4个血清型作了系统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1.病毒及细胞:登革病毒标准株Ⅰ型(Hawaii)、Ⅱ型(New Guinea)、Ⅲ型(H87)、Ⅳ型(H-241)及乙脑病毒P3株分别感染C6/36细胞单层,细胞病变达~时收集培养液。在C6/36细胞中滴定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20℃保存。
, 百拇医药
    2.血清标本:Ⅱ型血清采自海南省琼山县1988年8月登革热流行的病人,24份中有10份病毒分离阳性。Ⅰ型血清采自广州地区1991年9~10月登革热流行的病人,20份中有11份病毒分离阳性。Ⅳ型血清采自广州地区1990年9~11月登革热流行的病人,16份有6份病毒分离阳性。所有血清在发病5天内采得,-20℃以下保存。

    3.试剂:RNasin,AMV逆转录酶,DNA分子量标准,dNTP,HindⅢ等购自华美公司。蛋白酶K由德国Merck公司提供。taqDNA聚合酶购自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6个引物由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合成,引物所在位置及序列见表1。

    表1 引物位置及序列 引物

    位置

    序列(5′→3′)

    产物片段(bp)
, 百拇医药
    HindⅢ位点

    D1(+)

    1318-1336

    TTCAGTGATAGTCACCGTA

    240

    D1(+)

    1537-1557

    GGTAGGTCTAGGAACCATTGT

    D2(+)

    1437-1458

    GAGTTCCATCACAGAAGCAGAA
, 百拇医药
    150

    AAGCTT

    D2(-)

    1566-1586

    GGTAGGTCTAGGAACCATTGT

    1547 1552

    D3(+)

    1139-1158

    ACAACCGACTCAAGATGTCC

    333

    AAGCTT

    D3(-)
, http://www.100md.com
    1453-1471

    GAGGGTTCCATATTCAGGT

    1267 1272

    D4(+)

    1143-1162

    ACAACCGACTCAAGATGTCC

    421

    D4(-)

    1545-1563

    GCACGAGCCATGTTTTCTT

    * D1(-)序列同D2(-).D3(+)序列同D4(+)
, http://www.100md.com
    4.病毒RNA的提取[5]:病毒培养液或血清100μl加入十烷基硫酸钠、蛋白酶K在56℃消化1小时。加入二巯基乙醇后常规酚、氯仿抽提3次,上清在无水乙醇及醋酸钠中-20℃沉淀12小时,10000r/min离心20分钟,例去液体后抽干,加20μl双蒸水溶解。

    5.cDNA合成:反应混合物含:RNA5μl(相当于25μl培养液或100μl血清中的RNA量),0.5mmol/L三磷酸脱氧核苷酸5μl,核糖核酸酶抑制素(RNasin)40单位,AMV逆转录酶10单位,3个负链引物保500ng,缓冲液50μl,加双蒸水至总体积10μl,42℃反应1.5小时。

    6.cDNA扩增:反应混合物含:上述混合液10μl(内含cDNA),0.5mmol/L三磷酸脱氧核苷酸5μl,3个负链引物各100ng,3个正链引物各500ng,5×缓冲液10μl,加双蒸水至总体积50μl。95℃10分钟,加入Taq聚合酶2单位,在55℃1分钟、70℃1分钟、92℃30秒循环30次,最后在72℃反应10分钟。
, 百拇医药
    7.酶切:ⅡⅢ型登革病毒的扩增产物经常规酚、氯仿、乙醚抽提后沉淀、溶解。用Hind Ⅲ在37℃消化1小时。

    8.产物分析:取10μlPCR产物或酶切后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2%琼脂糖中电泳,DNA分子量标准作标志物,在紫外灯下观察、拍照。

    结果

    1.扩增产物及酶切结果:登革Ⅰ、Ⅱ、Ⅲ、Ⅳ型病毒核酸经RT-PCR扩增后出现分子量不同的条带,分别约240bp、150bp、333bp、和421bp,与设计的产物大小相等(图1)。Ⅱ型产物经酶切后仅出现一条带,约111bp,另一片段因碱基对少未显示出来,Ⅲ型产物酶切后出现两个片段,分别约131bp和202bp(图2,3)。酶切结果与设计相符。

    图1 扩增产物。RT-PCR扩增登革病毒Ⅰ(1),Ⅱ(2),Ⅲ(3),Ⅳ(4)型核酸,片段长度分别为240bp、150bp、333bp、421bp,M:DNA分子量标准
, http://www.100md.com
    图2 产物鉴定。M:DNA分子量标准:1.产物经HindⅢ型切后的片断;2.登革Ⅰ型扩增产物

    图3 产物鉴定。M:DNA分子量标准;1.革登Ⅲ型扩增产物;2.产物经HindⅢ酶切后的片断

    2.特异性:各型经扩增后仅出现型特异的条带,各型间无交叉扩增现象。同样方法对乙脑病毒培养注、C6/36细胞及正常人血清进行扩增,未出现条带。

    3.敏感性:将已滴定TCID50Ⅱ的病毒培养液按10倍系列稀释至10-5,甚至2.5×10-6时仍可出现的特异性条带(图4)。经折算,RT-PCR可测出少至5TCID50的病毒RNA。对各型的敏感性基本相同。
, 百拇医药
    图4 RT-PCR检测登革病毒的敏感性。M:DNA分子量标准:登革Ⅱ型病毒培养上清经1倍(1)、10倍(2)、102倍(3)、103倍(4)、104倍(5)、105倍(6)、4×105倍(7)稀释后的扩增产物

    4.血清检测:对Ⅰ、Ⅱ、Ⅳ型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60份作RT-PCR,结果显示病毒分离阳性者RT-PCR均阳性。病毒分离阴性的同期血清,有很大一部分RT-PCR阳性(表2)。两种方法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2 与病毒分离检测登革热病人血清标本的敏感性比较(例数 检测方法

    阳性血清型

    阴性血清型

    Ⅰ
, http://www.100md.com
    Ⅱ

    Ⅲ

    Ⅰ

    Ⅱ

    Ⅲ

    病毒分离

    11/20

    10/24

    6/16

    9/20

    14/24

    10/16

    RT-PCR
, http://www.100md.com
    17/20

    20/24

    12/16

    3/20

    4/24

    4/16

    5.重复性:对病毒分离性血清重复一次,所得结果相同。

    讨 论

    我们按照计算机引物设计程序、输入登革病毒Ⅰ[6]、Ⅱ[7,8]、Ⅲ[9]、Ⅳ[10]型多个株,黄热病毒,乙脑病毒,Murray Valley脑炎病毒,蜱传脑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2个株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选出型特异的、保守的序列作为引物。6个引物均位于E基因区,因为E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研究较多,保守性好,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另外,登革病毒4个血清型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大[11],易于找到序列相同的寡核苷酸。我们设计的Ⅰ、Ⅱ型负链引物相同,Ⅲ、Ⅳ型的正链引物相。4个型的扩增产物分别为240bp、150bp、333bp、421bp,在2%琼脂糖电泳中可明显区分开来。Ⅱ、Ⅲ型产物内各有一酶切点,Ⅱ型酶切后有111bp和39bp两片段,Ⅲ型则为131bp和202bp两个片段,用于鉴定扩增产物是否为预定产物。实验证明,此设计不影响RT-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在临床应用时则更经济,更方便实用。在早期快速诊断的同时可鉴定型别。
, 百拇医药
    PCR技术应用于检测登革病毒的研究由法国的Deubel等[2]开始。他采用四对引物分别扩增4型登革病毒,扩增产物分子量大小相似,鉴定血清型需进行核酸杂交。随后Henchal等[3]采用NS1区的一对通用引物,扩增的4型产物分子量相同,分型依靠核酸杂交。我们则采用公共与特异引物相结合,扩增的4型产物分子量互不相同,一般琼脂电泳即可鉴别,无需再作核酸杂交分型。

    检测中所作血清采用1988~1991年,由于保存良好,至今仍可检出病毒的RNA,故本方法可用于流行病学回顾调查。

    RT-PCR不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在2天内可出结果,所用血清量少,无需双份,方法简单,可快速分型,为登革热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Halstead SB. Pathogenesis of dengue:challenges to molecular biology. Science, 1988,239:476.
, http://www.100md.com
    2 Deuble V, Laille M, Hugnot JP,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engue sequences by genomic amplification :raqid diagnosis of dengue virus serotypes in peripheral bolld. J Virol Meth, 1990,30:41.

    3 Henchal EA, Polo S, Vorndam V, et a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a universal primer set for the rapid diagnosis of dengue virus inrection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Am J Trop Med Hyg, 1991,45:418.

    4 秦鄂德,杨佩英,徐品芳,等.登革病毒基因组逆转录及其cDNA扩增的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1,11:324.
, 百拇医药
    5 Maniatis T, Fritsch EF, Sambrook J,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1989: 7.3-7.36.

    6 Mason PW, Mcada PC, Mason TL, et al.Sequence of the dengue 1 virus genome in the region encoding the three structural proteins and the major nonstructural protein NS1. Virology, 1987, 161:262.

    7 Irie K, Mohan PM, Sasaguri Y, et al. Sequence analysis of cloned dengue virus type 2 genome (New Guinen-Cstrain). Gene, 1989, 75:197.
, 百拇医药
    8 Deubel V, Kinney RM, Trent DW.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structural proteins of dengue type 2 virus, Jamaica genotype. Virology, 1986, 155:365.

    9 Osatomi K, Sumiyoshi H.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degue type 3 virus genome RNA. Virology, 1990,176:634.

    10 Zhao B, Mackow E, Buckler-White A, et al. Cloning full-length degue type 4 viral DNA sequences: analysis of genes coding for structual proteins. Virology, 1986, 165:77.

    11 Hahn YS, Galler R, Hunkqpiller T, et al.Nucleotide sequence of dengue 2 RNA and comparison of the encoded proteins with those of other flaviviruses. Virology, 1988, 162:167.

    (收稿:1992-08-31 修回:1993-06-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