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1998年第1期
编号:10241857
眼轮匝肌蒂SMAS皮瓣修复鼻翼皮肤缺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998年第1期
     作者:王晓军 徐世荣 马晓冰 李斌 赵红艺

    单位:100730 北京医院整形外科

    关键词:

    中华医学美容/980119.htm

    面积较大的鼻翼皮肤缺损,由于其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局部皮瓣移转难以修复创面。或修复后常形成明显的瘢痕或畸形。以往的手术方法多行游离植皮术。然而,皮片移植具有术后收缩、颜色与周围肤色不一致等弊端,因此,难以取得满意的美容效果。我们根据老年人皮肤松弛的特点,利用外眦部位的颧颞部皮肤,以眼轮匝肌为蒂,移转修复较大面积的鼻翼皮肤缺损,自1993年以来共完成12例,效果满意。

    一、解剖学基础

    在面部皮下存在一层由肌肉腱膜组织构成的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SMAS)。在SMAS中,血供非常丰富,主要来源于下述面部3支主要的动脉及其穿支所形成的丰富动脉网。
, 百拇医药
    1. 颞浅动脉:由颞浅动脉发出两条分支面横动脉和颧眶动脉。面横动脉位于外耳道前5 cm处,直接在SMAS筋膜层走行,并有小分支穿出SMAS筋膜进入真皮,形成真皮下血管网;颧眶动脉从颞浅动脉的上部发出,走行在颞浅筋膜的深面,在下睑水平有一小穿支与下睑动脉吻合并形成动脉网,另一小穿支分布到上睑,并与眶上动脉吻合。

    2.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沿下颌缘走行,在咬肌前缘通过,提供面前区皮肤及软组织的血运。沿途发出下颌动脉、上唇动脉、下唇动脉、鼻翼动脉、鼻旁动脉。上述分支均与对侧同名动脉相吻合。

    3.眼动脉:眼动脉有3个分支提供上睑、额部正中以及内眦与鼻背区域的皮肤、肌肉及骨膜的血运。眶上动脉与眶上神经伴行。眶上动脉出眶上孔后分出深浅两支,深支提供额肌以及骨膜的血运,浅支供给皮肤,并与对侧形成网状吻合。滑车动脉是眼动脉的另一分支,通过眶上切迹,并有一些小分支为眼外肌提供血运,有同名神经伴行。内眦动脉也是由眼动脉分出,为内眦皮肤提供血运。
, 百拇医药
    二、 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60~75岁,平均64岁。皮肤缺损的原因为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切除。缺损的最大面积为2.5 cm×2.0 cm。

    三、手术方法

    1.用0.5 %利多卡因加入1/20的副肾素作局部浸润麻醉。

    2.切取局部病变组织。取创面布样。

    3.根据布样大小在同侧颧颞部设计SMAS筋膜皮瓣,并用美蓝画线。皮瓣位置以移转后其最远端能够覆盖创面为度(图1)。

    图1 眼轮匝肌蒂SMAS皮瓣的设计
, 百拇医药
    4.按睑袋切除的方法在下睑缘作附加切口,将此切口与颧颞部皮瓣的皮肤切口相接。沿皮瓣的

    边缘切开,取皮瓣至SMAS(颞浅筋膜下)下,在SMAS深面向近心端分离至眼轮匝肌下层,以眼轮匝肌为蒂,宽1 cm,长度根据缺损部位的位置进行调整(图2)。

    5.剥离下睑至鼻翼缺损部位的皮下隧道,将SMAS皮瓣经隧道引出,移转至缺损部位,修复创面(图3)。

    图2 眼轮匝肌蒂皮瓣

    图3 皮瓣移转、创面修复

, 百拇医药     四、讨论

    1.Mitz和Peyronie [1]1976年首次描述了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它的发现是近20年来对面部微细解剖结构研究的重大突破。随后,许多学者对SMAS作了进一步的研究[2~6]。关于面部皮肤及SMAS的血液构筑模式,Feliciano Blanco-Davila[7] 于1995年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本术式根据面部网状血供的血管构筑特点,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的SMAS皮瓣,虽然没有轴型动脉供血,但仍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血供,本组无1例发生血运障碍。

    2.老年人皮肤较为松弛,尤其在颧颞部有较多皱纹(鱼尾纹)。以此部位的皮肤作为供瓣区,创口可直拉拢缝合,瘢痕与自然折皱相似,因此,术后瘢痕相对隐蔽。本手术在下睑缘的附加切口,术后无明显瘢痕(图4)。

    3.鼻翼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切除,由于切除的组织量较多,一般游离植皮,术后常出
, 百拇医药
    现凹陷畸形。以颞颧部SMAS皮瓣修复创面,可以弥补游离植皮的不足,术后外形美观自然。

    图4-A 术 前

     图4-B 术 后

    参考文献

    1Mitz Peyronie. The 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in the parotid and
, 百拇医药
    cheer area.Plast Reconstr Surg, 1976,58:80.

    2Jost G, Levet Y, et al. Superfic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in the upper lip. I. Plast

    Reconstr Surg,1986,77:161.

    3Pensler JM, Ward JW, et al. The 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in the upper

    lip:an anatomic study in cadavers. Plast Reconstr Surg, 1985,75:488~492.

    4Fodor PB. Platysma-SMAS rhytidectomy a personal modification. Aesth Plast Surg, 1982,6:69.
, 百拇医药
    5Jost G, Lameuche G. SMAS in rhytidectomy. Aesth Plast Surg, 1982,6:69.

    6Arun K.G, et al. Surgical anatony of the SMAS: A reinvestigation. Plast Reconstr Surg, 1993,92:1254.

    7Feliciano Blanco-Davila, et al.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skin in rhytidectomy.

    Aesth Plast Surg, 1995,19:175~181.

    (收稿:1997-09-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