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1998年第2期
编号:10222354
脑瘫合并足部畸形的一期SPR及足矫形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8年第2期
     作者:郑久生1 贺学军1 陈良龙1 郑 权1

    单位:1 湖南省娄底地区人民医院 417000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80212 近3年来对42例痉挛性脑瘫做了颈段及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术)。手术中曾发现3例伴跟腱严重挛缩病例,经腰段SPR手术后下肢痉挛虽得到彻底缓解,但跟腱挛缩不能完全缓解,影响康复及疗效。因此,对以后12例在腰段SPR手术结束时进行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胫前肌移位、石膏外固定,达到一次性解痉及矫形之目的,提高了手术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5~14岁,平均10岁。病因:早产3例,难产窒息7例,脑炎后遗症2例。全部病例肌张力增高,按Ashworth 5级法,4级6例,4.5级3例,5级3例,平均肌张力4.0级。12例均有严重跟腱挛缩及不同程度的马蹄内翻足,行走不稳或剪式步态,腱反射亢进或伴髌、踝阵挛,Babinski征阳性。4例有语言不清、流涎、步态不稳。12例中能单独行走者9例,扶拐行走2例,搀扶能行走1例。SPR节段:L1~S18例,L2~S1 4例,检查时用力被动背屈踝关节尚为-20°,足趾也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12例均作了跟腱延长,其中附加绳肌切断3例,胫前肌外移转位矫正足内翻3例,距骨软骨下截骨1例。
, 百拇医药
    2 手术步骤

    2.1 12例均按常规方法先行腰段SPR手术,根据病人术前双下肢痉挛部位和程度,显露L2~S1或L1~S1节段所需脊神经根。分成5~7个小束,按术前预计的切断比例,将阈值低的小束作选择性切除2.0cm一段。本组12例L1~L2切断30%~40%,L3~L4达40%~50%,L5~S1 60%,比单纯无跟腱挛缩者切断的比例要高。

    2.2 在SPR结束时,病人还处于全麻状态,此时下肢痉挛已解除,肌肉最松弛。立即检查病人跟腱的挛缩情况,踝关节能达到背屈20°者,说明不存在挛缩,不需要手术。若踝关节用力被动背屈达不到20°,说明跟腱挛缩未解除,立即消毒铺巾,行跟腱延长〔1〕,检查内翻不严重,被动背屈达20°~30°,说明矫正满意。如足内翻继续存在,再行胫前肌移位至足背外侧,以矫正内翻畸形。术后长腿石膏固定踝背屈5°~10°,膝关节屈曲在20°~30°,足弓塑形。1例来自山区的14岁儿童脑瘫合并跟腱挛缩,踝关节基本僵硬,跟距关节已变形,除行跟腱延长外,还在距骨侧前方开一小口,行软骨下刮除距骨内的松质骨〔2〕,软骨面保留完整,距骨塌陷,胫距关节恢复正常,再用克氏针行胫距关节交叉固定达跟骨中部,术后固定3个月,复查步态基本正常。
, 百拇医药
    3 随访结果

    8例术后随访6~8个月,有4例长达1年半,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12例双下肢痉挛完全得到解除。术前平均肌张力4.0级,术后平均下降3.0级。原膝、跟腱反射亢进完全消失。术后踝阵挛、髌阵挛及Babinski征基本消失。术前9例能单独行走但步态异常者术后明显好转。2例术前扶拐短距离行走者,术后虽仍需扶拐,但行走距离明显延长,其中1例距骨截骨矫形者,步态明显改善,足跟能完全落地。4例有语言不清及流涎亦明显改善。

    4 讨论

    4.1 SPR同时行足畸形矫正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判断

    痉挛性脑瘫合并足部固定挛缩曾被认为是SPR的禁忌证之一〔3〕,作者3年来对42例脑瘫痉挛病人手术治疗观察,发现3例下肢痉挛伴跟腱严重挛缩的病人单纯行腰段SPR手术后,虽然下肢肌张力及痉挛明显缓解,肌力基本恢复正常,但足部畸形及步态未见明显改善,3个月后第二次手术行跟腱延长,术后3个月复查步态改善明显。根据以上3例分析,病人术后足跟不能着地并非由于SPR手术中L5、S1 切除数量不够所致,主要原因是跟腱的挛缩。所以,单纯SPR很难完全矫正下肢痉挛伴足部严重畸形。作者认为,脑瘫痉挛合并严重足部畸形应根据下述情况决定手术:(1)术前检查下肢肌张力在4~5级以上,足部严重畸形,被动用力背屈踝关节达不到中立位,或者-10°~-20°,估计单纯行SPR不可能完全矫正畸形者,应考虑SPR与矫形手术一期进行。(2)SPR手术结束,在麻醉状态下,痉挛已彻底解除,踝背屈仍达不到中立位或背屈10°~20°者,说明挛缩未解除,亦应考虑SPR与矫形手术同时进行。(3)确定有矫形的必要性,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做足部矫形手术。
, 百拇医药
    4.2 手术的注意事顶

    4.2.1 有关SPR手术:(1)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术前作出准确定位,决定手术的具体部位。

    4.2.2 在关节矫形方面:(1)严格掌握适应证。(2)对病人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手术要有正确估计。(3)熟悉踝部解剖学基础。(4)矫形后踝关节应功能位石膏固定,并注意末端血运。(5)术后疼痛消失,即在床上行下肢肌力训练。(6)术后4周下地行走训练步态,6~8周拆除外固定。

    4.3 本术式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1)一次手术既解除痉挛,又矫正挛缩畸形,使病人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2)矫形后足底能放平,有利于步态稳定及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此法不足之处是:手术损伤相对较大,要有较好的体质才能耐受手术,对关节功能训练时间相对延长。

    5 参考文献

    1 王德就,查振刚.三腱编织缝合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3):171.

    2 海光剑,梓核验.Dwyer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跟骨内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6,3(3):133.

    3 徐林,蒋化龙,唐涛,等.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治疗手与上肢痉挛.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4,3:171.收稿日期:1997-12-12, 百拇医药(郑久生1 贺学军1 陈良龙1 郑 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