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创伤杂志》 > 1998年第2期
编号:10241831
广州市1996年摩托车致伤1364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创伤杂志》 1998年第2期
     作者:符气祯 李佛保 黄钢 盛璞义

    单位:

    关键词:摩托车;交通事故伤

    中华创伤杂志/980215.htm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摩托车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1996年1 364例摩托车致伤病例。结果 广州市摩托车多、外来人口增多和1996年地铁全面开工致使人车混流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郊区事故少,但伤亡数明显高于市区是车速过快所致。各种损伤中下肢损伤占总数的56%;胫腓骨骨折占总骨折数的36%,其中62%为开放性骨折。而下肢骨折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结论 交通管理和急救医疗网络应进一步完善。

    Analysis of 1364 Cases with Motorcycle Injury in Guangzhou City in 1996 FU Qi-zhen, LI Fo-bao, HUANG Guang, et al. Dept. of Orthopaedic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080
, 百拇医药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epidemological character of motorcycle accidents in guangzhou. Methods 1364 cases with motorcycle injury in 199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three main causes of motorcycle accidents are the overneed of motorcycles, the increasing immigrant population and traffic disorder due to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ccidents in the suburb area a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urban area, but the number of injuries is much higher. This is because of the higher driving speed. Injuries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account for 56% of various injuries, and for 36% of fractures. Fratures of lower extremities are the main cause of handicap. Conclusion Traffic regulation and emergent medical service should be further ameliorated.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Motorcycle Traffic injury

    广东省居全国车祸死亡人数最多省份之首[1]。广州市是我国南方开放改革最早的大城市。目前广州市机动车已达91万辆,其中摩托车65万辆,占73%(不包括市郊大量无牌照车)。摩托车逐年增加数是其他机动车的3.2倍。摩托车伤害率高达48.1%(汽车为14.1%),死亡率是全国摩托车事故平均死亡率的3倍[1,2],因此摩托车事故已成为广州市的第一公害。笔者总结广州市1996年摩托车致伤1 364例,并进行分析讨论,为今后制订减少摩托车事故的措施提供参考。

    临 床 资 料

    1.资料来源及调查方法。由市交警支队交通处和车管所提供全年摩托车事故总况,再查阅各区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有关事故现场伤情检查及伤后送医院治疗等有关记录材料,结合我院急诊科和住院病案进行分类总结。用AIS90—ISS评价损伤程度,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 百拇医药
    2.一般资料。本组男1 191例,女173例;男女比例4∶1。年龄6~71岁,平均32岁。死者中青壮年占78.6%,其中17~35岁45.2%,36~60岁33.4%。摩托车驾驶员的受伤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部受伤和死亡人数的51.8%(706/1097)和53.7%(142/267)。死者职业:个体经商29.1%,企业职工10.7%,农民44.3%,居民10.2%,学生2.1%,军人0.4%,其他3.2%。

    3.事故发生情况。(1)发生率:1996年共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9 802次,致伤4 487人,死亡1 225人。其中摩托车事故860次,致伤 1 097人,死亡267人。致伤数为80.4%;死亡数为19.6%,占总机动车车祸死亡人数的21.8%。摩托车注册量为649 835辆,事故发生率为0.13%。市郊事故发生率低于市区,但伤亡率却高于市区,见表1。(2)事故时间和地点:按月统计发生事故最多是4月份。按星期分类星期二发生率最高,每天下午2~5时事故次数最多。14~15时占6.4%,15时1分~16时占7.3%,16时1分~17时占6.7%。按天气分类统计,75%事故发生在晴天,多发生在潮湿平坦水泥路、主干路及二级公路。(3)事故类型:致伤方式归纳为摩托车相撞,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自行车和行人及摩托车本身事故4种(表2)。摩托车撞自行车和行人事故最多,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损伤程度及死亡率最高,其中汽车撞摩托车比摩托车撞汽车所致伤亡程度更为严重。(4)致伤部位和损伤程度见表3。本组骨关节和颅脑损伤率最高,两者共占总数的62%。手和腕部损伤占上肢损伤2/3。骨折患者中,胫腓骨骨折最多见,占36%。股骨骨折次之(26%)。开放性骨折常见于胫骨或腓骨。本组多系统损伤723例,占53%;单发伤占47%。(5)治疗与结果:785例手术治疗,累计手术1 154次,其余为非手术治疗。多发性下肢骨折是致
, 百拇医药
    表1 市区与郊区事故比较 地区

    事故次数

    受伤人数

    死亡人数

    市区

    473

    490

    69

    郊区

    387

    607

    198

    合计
, http://www.100md.com
    860

    1097

    267

    姦知=31.437, P<0.01表2 4种不同致伤类型与ISS评分 致伤类型

    例数

    百分比(%)

    受伤人数

    百分比(%)

    死亡人数

    百分比(%)

    摩托车-汽车

    341
, 百拇医药
    25

    194

    18

    147

    55

    摩托车-摩托车

    177

    13

    118

    11

    59

    22

    摩托车-自行车(行人)
, 百拇医药
    543

    40

    516

    47

    27

    10

    摩托车自身原因

    303

    22

    269

    24

    34

    13

, 百拇医药     合计

    1364

    100

    1097

    100

    267

    100

    表3 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 主要损伤部位

    例数

    百分率

    (%)

    AIS≤2级(ISS8分)

    AIS≤3级(ISS9~16分)
, http://www.100md.com
    AIS≥4级(ISS≥1~7分)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头颈

    318

    27

    38

    12

    133
, 百拇医药
    42

    147

    46

    胸部

    286

    21

    29

    10

    151

    53

    106

    37

    腹部

    108
, 百拇医药
    8

    28

    26

    44

    41

    36

    33

    脊柱

    95

    7

    14

    15

    30

    32
, 百拇医药
    51

    53

    上肢

    123

    9

    26

    21

    82

    67

    15

    12

    下肢

    764

    56
, 百拇医药
    84

    11

    206

    27

    474

    62

    皮肤

    723

    53

    464

    64

    180

    25

    79
, 百拇医药
    11

    残主要原因。现以本院的36例股骨合并其他骨折患者的治疗为例,其中19例次因合并有颅脑、胸、腹或骨盆骨折而不能及时手术内固定,只能行简易骨牵引治疗;23例次有昏迷或休克行急诊抢救。死亡2例均合并有重型颅脑外伤。截肢4例,重残2例,畸型愈合19例,满意仅9例。讨 论

    广州市机动车的增长处于全国各城市前列,注册机动车总数已达91万辆,其中摩托车65万辆,此外每天约20万辆外地车进入广州,近400万辆自行车在混合交通道上与机动车争道并进。有约200万外地民工进驻广州市区或郊区。因此,广州市交通的特点是人流量大,机动车和自行车多,交通设施不完善和人车混合流动,这是造成交通事故增多的主要原因。所以改善交通,实行人车分流是减少交通事故的迫切问题。广州市摩托车事故以4月份最为严重,而不是在交通运输最繁忙的春运期间(1~2月份)。因为春节前后社会各界对交通安全重视,交通管理部门采取种种措施确保春运安全,使春节前后交通事故得到控制。但春节过后交通事故达到全年的最高点,说明发生车祸人为的因素很主要。经事故分析表明,违章行驶,驾车时疏忽大意和行人与骑自行车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占摩托车事故原因的90%。表1表明郊区事故次数少于市区,但伤亡数量明显高于市区,其原因主要是郊区无牌照摩托车占大部分,有些单位职工几乎每人1辆,但相当部分是无牌车或是无证驾驶。郊区有大量外省民工,有些镇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1/2。他们来自经济落后山区,交通意识淡薄甚至对交通知识一无所知,遇到交通紧急状况时,出现慌乱以致交通事故的悲剧发生。摩托车事故多发生在晴天及平坦潮湿的主干道,这与广州效区有四通八达平坦交通要道、驾驶员在条件较好道路上盲目开快车有关。4月份是广州的霉雨季节,潮湿路面增加了双轮摩托车的滑跌机会,因此4月份是广州摩托车事故的高发月份。广州市区1996年由于地铁全面开工,街道更狭小,无处不塞车的现象已习以为常。虽然人多、车多,但摩托车只能缓慢而行,摩托车驾驶员在汽车间左穿右拐或在自行车道间争道行驶,结果事故的发生率明显比郊区增多。由于车速缓慢,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伤亡较轻。此外与市区交通部门对摩托车的较为严格管理控制亦有直接关系。因此严格发放摩托车驾驶执照,提高驾驶者的交通安全知识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摩托车事故通常发生在周末清晨或节日上午[3]。但广州市摩托车事崐故发生高峰日是周二及每天的下午2~5时。其原因是每天下午2~5时有约20万辆外地车到达广州,外来车司机不熟悉广州市交通环境及疲劳开车等增加了交通道路的危险因素。表2见摩托车致伤类型以自行车或行人被摩托车撞伤最常见,占40%。损伤部位下肢最多,占56%。胫腓骨骨折最多见,占总骨折数36%,其中开放性骨折占62%。这与摩托车前轮直接撞击受伤部位(膝下)有关。由于碰撞瞬间发生,伤者迅速倒地,上肢来不及支撑或支撑时暴力仅作用于手和腕部,可能是造成上肢骨折发生率(仅9%)明显低于下肢及手、腕部骨折(占上肢骨折2/3)的原因。摩托车驾驶员高速行驶时双小腿位于最前最外侧,事故发生时撞击暴力多来自前方和侧方,造成摩托车驾驶员胫腓骨严重骨折或开放性骨折。颅脑损伤和颈椎骨折是摩托车事故中最严重损伤,是车祸致死主要原因。汽车撞击摩托车时由于受到汽车前保护杆直接撞击,可造成下肢严重骨折。但严重颅脑损伤和颈椎骨折是摩托车人员高速行驶时由于自身失控或撞于汽车后被抛出,头部先着地造成严重颅脑损伤或颈椎骨折。戴头盔可减少颅脑损伤。未戴头盔比戴头盔者的死亡率高1倍,头部伤严重度和颅骨骨折数分别为1.5倍和1.2倍[3]。为防止摩托车事故发生,有作者认为除戴头盔保护外,还应对摩托车头部及驾驶员制服,特别是膝下进行设计改进,达到良好的保护作用[3,4]。下肢骨折是摩托车事故的主要损伤部位,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是伤后致残的主要原因。36例股骨合并其他损伤患者治疗结果较差。19例次由于合并有颅脑或腹部等严重损伤需他科抢救治疗,对骨折只能行简易牵引,结果造成畸形愈合。13例内固定患者中,4例由于挫伤严重,术后伤口感染。死亡2例;行截肢术4例;效果满意仅9例。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有4例住院超过100天,最长为151天,平均49天。住院时间长和治疗结果欠佳的原因除损伤程度严重外,还因为摩托车事故是突发的严重损伤,且郊区农村多于市区,只能在当地缺少设备和经验的小医院抢救治疗。因此如何根据广州市交通事故的特点,建立完善有效的抢救系统或救护工程,使事故的伤亡率和残废率降至最低,也是当前需要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 http://www.100md.com
    参 考 文 献

    1 王声涌,王淑芬.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创伤杂志, 1995, 11∶67.

    2 王正国.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概况.中华创伤杂志, 1995, 11∶70.

    3 金会庆,陈嵘,许军.摩托车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对策.中华创伤杂志, 1994,10∶295.

    4 Rudolf GM. A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e motorcycle rider course. J Saf Res, 1988, 19∶187.

    (收稿:1997-07-14 修回:1997-12-0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