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212351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
     作者:蒋玉莲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工作处 (百色 533000)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3133 当前的大学生不仅面临着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还要接受人才市场对他们的严峻考验与赏识。这给大学生们带来了紧张的学习氛围和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与此有关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异常行为也随之产生。因此,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我们教育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1 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1.1 心理健康 现代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可以通过医生检查人体及各自对某器官、某部位的疼痛、异常感觉等发现。至于心理健康,多年来,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此做了许多的研究与探讨,如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的问题,心理都不会失调,都能以社会上认可的行为进行克服,凡具有这种耐性的状态,就可以说是心理的健康状态。”[1]还有的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以在这种状况下能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这是一种积极丰富的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1]
, http://www.100md.com
    总之,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认识、情感、意志等),这种心理状态能以主动积极的心理过程和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去学习,工作和生活,并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与其保持同步。相反,如果受不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脱离了正常轨道的不正常的心理模式,其相应的心理过程出现了异常,产生各种形式如自杀、精神病、犯罪等人格障碍或者说是异常行为,这就是心理不健康或者心理变态[2]。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在种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内在心理结构以达到与外界的平衡。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研究,结合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如下:

    第一,能够以正常的心理从事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热爱自己的专业,关心班集体,主动协助老师及班团委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力争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当然,学习成绩的好坏绝不能鉴别心理是否健康,而以能否以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才是鉴别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
, 百拇医药
    第二,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完善自我。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要正视自己的现状,正确分析自己的基础条件(成长的环境、家庭经济及文化背景、生活状况如相貌、体型、气质、性格、智慧等)。如果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则会在学习和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或自暴自弃,出现心理失衡或错过很多成功的机会,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一定是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愉快地接受自我,摆正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位置,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倾向。

    第三,遇事冷静并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很丰富,由于年龄及生理特征,情绪反应多变并容易激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件,都能适度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把各种失败和挫折看成是正常的并从中吸取教训,不会为胜利而忘乎所以,也不会为失败而一筹莫展。只有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冷静地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临危不惧、永往向前的精神。

    第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互补的重要途径”[3]。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与别人相处时,对他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尊重、信任、愉快)多于消极否定的态度(嫉妒、怀疑、畏惧),不过份地强调自我要求,能做到对别人要求不高,对自己原谅不多。能带动或影响一个宿舍、一个班级创造一个和谐、乐观、向上、和睦的氛围。
, 百拇医药
    第五,能与所处的环境保持一致。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学校,但学校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小环境,所以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要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还受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来评价。因此,大学生个体能否与社会保持一致,就成为衡量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主动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努力使自己的理想、信念、需求、目标、言行跟上时代的发展,一旦发现自己的需求与社会、集体利益冲突时,能调整自己的计划、态度、谋求与社会一致。

    2 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及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可以说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又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如果在发展和适应上的困难过于沉重和持续,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即心理不健康。较为严重的类型及表现如下:

    2.1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长期过度紧张导致大脑的兴奋与抑制机能失调而造成。其症状表现为严重失眠、精神恍忽、头昏、头痛、脑胀耳鸣、常做恶梦、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无精打彩等等。个别严重的同学因此而断送大学的学习,少部分同学能带着这种现象直到毕业,毕业后因环境改变或且意识到能够自己矫正。
, 百拇医药
    2.2 人格变态 人格变态即个性异常或人格障碍,指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偏离正常,可谓“人格的异端”[4]。主要表现为:①固执已见、不计后果、敏感多疑、心胸狭窄、报复心强,也称偏激型变态人格。②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有时狂喜狂怒,失去控制,毁物伤人,如乱扔东西、起哄、乱喊乱唱,有时又谨小慎微,过于细心,往往莫明其妙地焦虑、胆怯、厌等,心情烦躁,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冲动,暴怒状态下出现粗暴行为和破坏性冲动。③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学习、工作无计划,做事常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羡慕别人,自己也常下决心,但坚持不久,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参加考试等[4]。④抑郁寡欢。这类大学生情绪低沉,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固定的生活方式感到厌烦,也为自己的学习、友谊或恋爱不成功而灰心丧气,悲观失望。常迟到、旷课,爱独自到图书馆翻阅与专业无关的书籍打发日子,寻求解脱。⑤疑病。个别大学生过份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凭自己一知半解所了解的医学知识套自己的症状,身体稍有不适就“对号入座”,特别是个别医学生,怀疑自己得了与老师或书本上说的某种疾病,甚至有的老师讲了十种病,他就怀疑自己得了十种病,而且越想觉得越象,有的还真想出病来了。
, 百拇医药
    2.3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是病人的行为与现实分离,思维过程与情感分离,其行为、情感、思维具有非现实性,难以理解,不能协调。大学生中曾出现过的精神分裂症前兆主要表现有:患者性格孤僻,不喜欢交友,遇事害怕、退缩,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长期压抑自己,感到苦闷、无聊,伴有莫明其妙的烦恼;的有性格乖戾,情绪波动大,敏感多疑,思维紊乱,很难与人沟通,有时想表现自己,故意与众不同,渴望一鸣惊人,有时又显得意志薄弱,对什么都无所谓,不关心,动作也无意义。

    2.4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种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上的疾病。如偏头痛、胃溃疡、月经失调、心肌炎等等。著名的研究头痛的专家马丁博士指出,这些头痛常与人们之间的相互矛盾以及心情有关,这些心情是:不如意、羞怯、罪恶感、嫉妒、钻牛角尖或内心深藏着恐惧等[5]。总之,大学生在患心身疾病之前,往往经历过情绪上的某种压力,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尤其是气愤和恼怒、挫折和无望等被认为是导致许多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
, 百拇医药
    3 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不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影响而致。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主观原因)和他们所处的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客观原因)等,成为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

    3.1 主观方面原因 首先是个性的缺陷。就是说同样的环境因素,同样的生活体验及挫折,不同的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如性格内向、孤僻、郁闷、压抑、过于自卑或自尊、暴躁、多疑、偏激、钻牛角尖、虚荣等等个性特征,都是造成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心理素质差。大学生就其年龄、经历而言,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远远跟不上紧张而又多变的时代要求。一些大学生对成功和失败不能正确认识,当挫折的相对强度较大或时间持续较长时,对社会、对自己感到失望,如考试多门不及格,觉得无颜脸见人,严重的还导致自杀。还有这样的大学生,在宿舍常怀疑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把同学间的善意劝说看成是恶意伤害,把善意的玩笑看成是恶意的嘲弄,总觉得人人与他过不去,胡思乱想,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 百拇医药
    3.2 客观方面原因 首先,家庭和遗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虽然较中学生来说削弱了,但必竟存在着血缘关系、经济联系、感情维系等,家庭的风风雨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情绪,还有家长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适当与否,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是生活的最强者,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变化,也随承受着社会变革及科技发展的挑战,心理压力很大。具体地说有社会责任的压力,生活本身的压力,竞争的压力,整个社会不断加快节奏所带来的压力等等。越是敏感、好胜心强而又各方面条件有限的大学生,这种压力就越明显,压力过于沉重,心理承受力超负荷,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最后,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是大学生日夜生活和成长的必要场所,作为一个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刻的。它对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具有很多有利因素,但对某些大学生而言,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第一,大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大学学习生活相对来说是相当艰苦的,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及人才市场对大学生面对面的验收,许多同学感到强大的压力和竞争感,常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外语及计算机成绩过度担心、不安,繁重的学习任务及考试,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对个人前途的设想。当这一切适度的话,对大学生成才是必要的,但如果超一定限度,成为一种心理负担,效果就会适得其反。第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类心理适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关系的适度,所以很多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引起的。当前的大学生,他们曾经被捧、被表扬惯了的心理到了大学就被无情的竞争所取代,面对的是努力相当的芸芸众生,这时候既渴望与人交往和沟通,又恨不得在各方面超过其他人,形成一种矛盾心理和暗中较劲紧张关系。不少大学生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勇气和方法,加上个性差别,若不具备忍让、宽容、谅解、体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容易与同班或同宿舍同学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 百拇医药
    4 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工作和前途,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4.1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间相互认识、相互好恶、相互亲密、疏远的心理上的距离度[6]。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恋爱关系等,这些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心身健康。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第一,待人诚恳,不虚伪,不狡滑,肝胆相照;第二,人格要独立,即自尊、自重、自爱,有骨气;第三,心胸宽广,高风亮节,能宽容,谅解别人一时的失误,对自己一言一行要负责,不斤斤计较,不以自我为中心;第四,乐于助人,关心班集体,遵守教室、宿舍规章制度,讲究公共卫生。

, http://www.100md.com     4.2 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及目标 大学生正处于自觉学习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时期,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大学生主要的工作,脑力劳动过度或不科学都会造成大脑疲劳而致病。所以,首先大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又要劳逸结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基础、各自用脑的最佳时间,身体健康状况等,科学地安排学习计划,学习目标,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目标定得太高,计划排得太紧,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头脑晕晕沉沉,效果不但不佳,相反容易心慌、失眠。其次,要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过程检验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所以,考试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不在乎考试成绩的优劣,但又不能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尽自己所能,内心无愧,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自己减轻心理负担。最后,要适当地安排学习、休息与睡眠。合理的休息与睡眠是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否则,会影响心身健康。

    4.3 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谈到心理健康时指出,要能够悦纳自身,悦纳他人,接受自然,能承受欢乐与忧伤的体验[5]。首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然会碰到一些如意与不如意的事情,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困难、认识挫折,不管是喜从天降还是飞来横祸时,不狂喜也不惊慌,保持稳定的精神状态,冷静地对待并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其次,大学生若心理有苦闷,最好找老师及同学倾诉,不能埋在心底长期压抑自己。最后,培养幽默感,在大学,幽默感强的人最受欢迎,幽默既可以增进人际交往,又能使人消除烦恼,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 http://www.100md.com
    4.4 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在国外及港台开展得较为普遍和系统,一般大学都设有专门的心理指导机构。目前,国内由心理、教育、医务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心理咨询机构在全国三分之一的高校展开[2]。在大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有益于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这需要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条件不成熟的学校可以逐渐开展,先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去培训、进修,然后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咨询的主要内容有:①信仰、人生观、世界观。主要包括时代精神、进取心、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等。②个人学习问题。主要包括学习困难、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计划、考试准备、考试技术等。③个人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孤独、空虚、抑郁,与父母、亲人的冲突等。④恋爱问题。包括大学生恋爱、友情、失恋等。⑤择业指导。包括择业观念,求职目标、技巧、应聘准备,针对择业的挫折或失败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力等。

    参考文献

    1 杨爱华,著.大学生社会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9;7:224

    2 孙非,主编.大学生心理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5:231

    3 李印,主编.解惑、抉择、成才.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188

    4 罗大华,著.犯罪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83;3:197

    5 全国八院校编写组.社会心理学教程.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245

    6 邓明昱.咨询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2;9:717

    (1997-05-29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