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20544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放射治疗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
     作者:张晓青 余友渔 金冶宁

    单位:

    关键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980446 1992年以来,我科对31例截瘫患者采用肋间血管神经转位植入桥接损伤段脊髓和神经根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19~50岁,平均3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年和4个月者各1例,其余均为8~16个月,平均11.5个月。除4例术前大腿有部分感觉外,余均为完全性截瘫。27例术前MRI证实脊髓软化,部分或大部断裂。损伤平面:6例为T8~10,25例为T11~L1。全部病例均已进行过椎板减压内固定和内固定取出术,9例患者尚进行过再次减压等手术。手术方法:以T12平面脊髓损伤,取左侧8,9肋间血管神经为例。右侧卧位,沿第8肋骨上缘切口,无损伤分离出第8,9肋间血管神经束至胸骨旁线,切断其末端,肋间血管末端结扎,近端游离至竖棘肌边缘,观察血管搏动良好、神经血供良好后保护待用。按脊髓探查术要求行背部切口,椎板减压,显露至脊髓上、下端均无损伤处。切开硬膜行脊髓、神经根显微减压松解。将肋间血管神经束自肌下隧道引至脊髓显露处,跨脊髓段肋间神经进行显微外科技术处理后,将血管神经铺盖并部分植入于损伤段脊髓,肋间神经末端与神经根、马尾(一般为S2,3)进行端端或端侧吻合。肋间血管神经长度不够者,取带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移植桥接,小隐静脉与肋间动脉相吻合。然后用转移肌瓣将脊髓和移植血管神经良好覆盖。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年。下肢肌力有明显恢复,可带支架扶双拐站立短距离行走,大小便功能明显改善,即从Frankel分级A级提高至C,D级者9例;本体感觉功能恢复,大、小便功能略有改善,但无运动功能,即从A级提高至B,C级者11例;仅有感觉平面下降,双足本体深感觉恢复,即从A级提高至B级者7例;无效2例。结果提示对伤后半年至1年截瘫无恢复,但MRI证实脊髓连续性尚存在的年轻患者,应用本手术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作者认为后期T12以上平面截瘫患者损伤的关键是脊髓的传导中断,而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组织结构基本正常,可维持其支配神经的营养和反射弧,并保持肌肉等效应器官的基本形态。本手术给脊髓提供2条肋间动脉、4条伴行静脉,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可恢复尚未完全坏死脊髓组织的部分功能。从恢复血运的意义上看,其作用类似大网膜移植,但手术创伤较小且安全,而肋间神经可提供新生神经纤维和轴浆,其末端则长入所吻接神经内,恢复效应器官的部分功能。手术适应证初步定为:年龄<45岁,伤后时间>6个月,已经过脊髓减压、脊柱内固定等手术,功能为Frankel A级或B级并完全停止进展3个月以上,经MRI证实损伤处脊髓连续性尚存在,脊髓损伤平面于T9~12之间的患者。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683.205

    (1998-04-13收稿, 1998-06-30修回)

    张少成, 男, 1952年1月生, 硕士,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