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45826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年第4期
     作者:衣明纪 张永红 周晓彬 魏书珍

    单位:衣明纪,张永红,魏书珍,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66003;周晓彬,青岛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266003

    关键词:儿童;行为问题;家庭环境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980411.htm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58名6~11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而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为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为了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且要注意性别差异。
, 百拇医药
    The effects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behavior problems in school-age children. Yi Mingji, Zhang Yonghong, Zhou Xiaobin, Wei Shuzhe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s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behavior problems in school-age children. Methods Investigated behavior problems and family environment of 358 children 6~11 years of age with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 and 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SPSS/PC+Software. Results The family environments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behavior problems in school-age childre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male children include Conflict,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Intellectual Cultural orientation, Active-Recreational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emale children include Conflict, Intellectual-Cultural Orientation And active-Recreational Orientation. The effects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the mal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n the female. Conclusion To reduce the rate of behavior problems in school-age children, we must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hildren.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Family environment

    为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我们利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1]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58名学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一、对象:以1996年6月青岛市某小学6~11岁儿童358名及其家庭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儿童175名,女性儿童183名。调查对象选自同一学校是为了排除学校环境的干扰。

    二、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均为家长用)对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和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其中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包括113个项目,分别评价男女儿童的9个行为因子。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包括90个关于家庭情况的问题,所评价的家庭特征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由于独立性、道德宗教观和情感表达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判别效度较差,因而不能肯定这三个分量表的得分实际测得的概念,故本次调查分析未采用上述三个分量表。
, 百拇医药
    集中所有调查对象的家长,详细说明调查意义及填写量表的方法,然后请家长填写量表。收集原始资料,确认所有填写符合要求后,将原始数据输入数据库,用SPSS/pc+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以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控制性7个家庭特征作为自变量,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的113个项目的男女量表总分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而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男性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选入家庭特征

    B

    SEB
, http://www.100md.com
    Beta

    矛盾性

    1.61460

    0.56116

    0.22093

    娱乐性

    0.69089

    0.51617

    0.10713

    知识性

    -1.15535

    0.56960

, 百拇医药     -0.16607

    组织性

    -1.05203

    0.71858

    -0.11896

    成功性

    1.57826

    0.65344

    0.19373

     表2 女性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选入家庭特征

    B

, 百拇医药     SEB

    Beta

    娱乐性

    1.00521

    0.46114

    0.15968

    矛盾性

    0.64230

    0.46539

    0.10879

    知识性

    -1.49896

    0.50396
, 百拇医药
    -0.23653

    (注:B偏回归系数 SEB偏回归系数标准误 Beta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讨 论家庭环境是儿童发展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2]本文探讨的主要是精神环境。学龄儿童入学后,虽然在家的时间减少,但此时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仍然是重要的,本次研究的结果正说明了这一点,对于男性儿童来说,家庭成员之间公开暴露愤怒和矛盾的程度越大,参加社交和娱乐活动越多,将一般性活动变为成就性活动的程度越重,家庭成员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越小,组织性越差,发生行为问题的机率越大;而对女性儿童来说,家庭成员参加社交和娱乐活动越多,对社会、政治、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越小,家庭成员之间公开暴露愤怒和矛盾的程度越大,发生行为问题的机率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时,有必要详细了解儿童家庭环境状况,从不同的家庭特征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为此家中要尽量避免吵闹、打架和公开发怒,更不要动则摔东西,遇事家庭成员间也不要互相责备,不要彼此想胜过对方,家庭成员之间的意见有分歧时,应尽量保持和气;在家中要时常谈论政治、社会和一些科技问题,注意学习新知识,最好常去图书馆、博物馆或外出听讲座、看展览等,如果平时喜欢音乐、艺术、文学,学习工作之余进行适当娱乐活动自然更好,但社交和娱乐活动不要过多。对于男性儿童还要注意不要对其期望值过高,不要过分看重学习成绩,不要总是要求把事做得一次比一次好,当然也不要总是与别人比较,把竞争认为总是好事;家中较大的活动要经过仔细安排,最好把家和自己的房间整理的有条不紊,做事要尽量准时并且要分工明确,不要经常变更计划,花钱要有计划性。
, 百拇医药
    本文调查的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矛盾性是影响男性儿童的主要因素,而知识性是影响女性儿童的主要因素,成功性和组织性仅影响男性儿童,虽然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对男女儿童均有影响,但它们在男女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显然不同,这种差异固然与生物学特性有关,但亦可能与性别角色有关。性别角色为男女儿童制定了适合于各自性别的行为规范,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认为男性应该是独立的、竞争性的、自信的、控制的,是环境的主人。而女性是有教养义务的、被动的、依赖的、非攻击性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将这些行为规范化,逐渐自觉地按照自己性别的方式来认识、思考和行动。在我国性别角色的分化更重要。[3]

    参考文献[1]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93~101.

    [2]申继亮,李虹,夏勇,等.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进展.第1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68~172.

    [3]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第1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38~143.

    (收稿日期:1998-07-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