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外科杂志》 > 1998年第5期
编号:10216167
髂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化疗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
     作者:邓昕 吴永安 丛培生 王光伟

    单位:116001 大连市友谊医院泌尿外科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528 1994年1月至1997年6月,我们采用髂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化疗术(下称介入)治疗晚期前列腺癌1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12例患者年龄44~81岁,平均65.5岁。病程5~20个月。按Whitmore-Jewett分期:C1期3例、C2期4例、D1期 3例、D2期2例。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腺癌;其中高分化癌4例、中分化癌2例、低分化癌6例。(2)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以F6~F7号导管经双侧髂内动脉超选择性插入前列腺主要供血动脉进行化疗栓塞。所用药物有顺铂40 mg、丝裂霉素4~10 mg、表阿霉素60 mg、阿霉素25~30 mg、长春新碱0.5~1 mg。每次均采用含顺铂的3种药物联用方案。栓塞剂选用明胶海绵颗粒。

    2.结果:12例介入后从第1周起,均有前列腺质地变软和体积缩小;第2~3周缩小30 %~50 %。1例右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肿块(6.0 cm×7.0 cm×7.0 cm)至第3周时腹部触诊消失,B超及CT复查该肿块缩小85 %。介入后4例有神经合并症,如下肢麻木,倦怠感等;1例出现一侧臀上动脉皮下分支误栓,表现为同侧臀部皮下局限性红肿。经对症等治疗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12例于介入后2~3周行经尿道电切术(TUR),术中窥见前列腺腺体及肿瘤实质有广泛性小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散在的陈旧性出血灶。癌组织松软易碎,电切时很少出血。12例术后随访7~34个月(平均23.7个月),尿流率明显改善,残尿量减少或消失。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由治疗前37.50±11.42 μg/L减至治疗后12.40±5.26 μg/L(P<0.01),与前列腺体积变化有较强的正相关性(γ=0.972)。随访中7例血PSA还呈递减性改变。其他症状也有改善。

    3.讨论:现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多以内分泌疗法为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采用介入技术对前列腺(肿瘤)区域进行动脉化疗栓塞,通过使肿瘤局部抗癌药浓度增高。药物潴留以及栓塞造成的直接缺血梗死效应,可增强化疗药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尤其对非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或内分泌治疗无效者则有明显意义。本组1例介入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肿块相应缩小;7例血PSA呈递减性变化。我们分析其均有可能系介入引起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所致。单纯介入治疗消退与遏制前列腺癌生长虽只是短期效应,但可为TUR、内分泌等其他疗法改善或创造条件,以增强综合性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对患者打击小,适应证宽,尤其适用于高龄或体质差者,并可酌情重复应用。4例神经合并症与1例臀上动脉分支误栓提示在介入置管时,导管尖部应尽可能超过臀上动脉主干,以避免药物对盆壁组织的毒副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