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14201
应用弓缘释放和眶脂肪保留法整复眼袋畸形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6期
     作者:邢 新 欧阳天祥 孙 丽 郭恩覃

    单位:

    关键词:眼睑疾病;弓缘释放;眶脂肪保留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980631 传统眼袋整复术的效果常不尽人意[1]。1995年Hamra[2]创用弓缘释放和眶脂肪保留法整复下睑松弛和眼袋畸形,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术式。我们自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应用这种新术式治疗眼袋畸形52例,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男10例,女42例,年龄32~68岁,平均44岁。所有病例均伴有明显的下睑松弛和眶下缘显现体征,其中3例既往施行过传统的眼袋整复术。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切口设计同传统眼袋整复术。(1)切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在眼轮匝肌深面用眼科剪进行分离,直至超过眼轮匝肌下界,形成皮肤-肌肉瓣,分离时应使眼轮匝肌完全从颧突上掀起。(2)将皮肤-肌肉瓣向下方牵拉,暴露眶隔及弓状缘。(3)用眼科剪沿弓状缘剪开眶隔,释放眶脂肪,注意保护内侧的下斜肌和外侧的外眦腱。(4)剪去一条眶隔,以便于眶脂肪移动。(5)剪开眶脂肪包膜,轻轻游离眶脂肪并向下推移,用5-0无损伤缝线将其缝至眶下缘稍下方的骨膜上,并予修剪平整。(6)将下睑皮肤-肌肉瓣外上缘的皮肤与眼轮匝肌分离,设计内窄外宽、蒂在外侧的三角形眼轮匝肌瓣,其宽度视眼轮匝肌松弛程度而定。一般蒂部宽度不超过10 mm。(7)将眼轮匝肌肌瓣向内上方牵拉,用0号不吸收缝线将肌瓣蒂部或其稍上方部分缝合固定于外眦水平的眶外缘骨膜上,一般缝合两针即可。肌瓣多余部分予以切除。(8)将切口下缘皮肤向外上方牵拉,切除多余的皮肤,用5-0无损伤缝线分层间断缝合切口。双眼包扎48 h,术后第5天拆线。

    2 结 果
, 百拇医药
    1例术后早期右眼出现轻度复视,2周后逐渐自行消失。另有1例术后3个月时左眼下睑有轻度外翻,经二次手术后矫正。其余术后均恢复顺利。所有病例术后眼袋畸形、眼睑松弛及眶下缘显现体征均得以矫正,中面部较术前明显年轻,无下睑凹陷、巩膜过分显露等并发症发生(图1)。

    3 讨 论

    继发性眼袋畸形主要见于40以上的中老年人[1]。这类眼袋畸形常伴有眶骨骨性标志显现及颊部下垂等衰老体征[2] 。从正位或斜位观察可见眶下缘轮廓及所谓“颧新月”征象,眶区显得深而宽,与年轻人浅而窄、无骨性标志显现的眶区形成鲜明对照;侧位观察,可见睑-颊复合体轮廓线往往呈双凸型,而年轻人的轮廓线则通常呈过渡自然的单凸型。这些改变使中面部显得苍老。

    传统的眼袋整复术用于原发性眼袋畸形多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对中老年人出现的继发性眼袋畸形,效果不甚理想,而且可能出现因眶脂肪切除过多所致的下睑凹陷畸形和巩膜过分显露[2]。本术式由于保留了眶脂肪,并将显得膨出的部分眶脂肪下移覆盖眶下缘凹陷处,同时将松弛下垂的眼轮匝肌,尤其是向外下方下垂的部分向内上方拉紧悬吊,固定于外侧眶缘的骨膜上,因此术后不仅眼袋消失,而且可避免因下睑凹陷和巩膜过分显现,“颧新月”和眶下缘显露也均得以矫正,同时颊部也被提升,睑-颊复合体轮廓线可由双凸型变成单凸型,或由过渡生硬变得过渡自然,从而使整个中面部显得更加年轻。本术式结果证明具有以上优点。
, 百拇医药
    图 1 66岁男性眼袋患者手术前后正位像

    上:术前; 下:术后3个月

    在弓缘释放步骤中,要特别注意保护下斜肌,不可切断,否则术后将出现一过性或持久性复视。眼轮匝肌瓣应向内上方牵拉,悬吊固定于眶外上缘骨膜上,一定要牢固可靠,如术后松脱将导致不可自行恢复的下睑外翻。本组1例术后3个月左眼下睑外翻仍未恢复者,再次手术时发现为眼轮匝肌瓣固定不牢所致。眶脂肪下移范围要适度,过少不足以矫正眶下缘显现,过多由可能导致下睑外翻或影响眼外肌协同运动,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不超过眶下缘8 mm。该术式需切除部分眶隔组织,这是否会削弱下睑支持结构张力强度,影响手术的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62

    参 考 文 献

    1 Hamra ST. The role of orbital fat preservation in facial anesthe- tic surgery. A new concept. Clin Plast Surg, 1996, 23(1):17

    2 Hamra ST. Arcus marginalis release and orbital fat preservation in midface rejuvenation. Plast Reconstr Surg, 1995,96(2):354

    (1998-02-18收稿, 1998-09-20修回)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