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26938
正常人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与活性关系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8年第6期
     作者:郭峰 赵书平 张俊洁 叶芳云

    单位: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免疫室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80632 红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免疫物质是补体受体Ⅰ(CR1)。我们发现红细胞CR1的活性(包括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与CR1基因密度多态性表达类型密切相关。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80例本院普查化验为正常的人群。平均年龄48.01岁(28~74岁),男59例,女21例。

    2.方法:红细胞CR1的基因组密度多态性测定,取0.3毫升EDTA-K抗凝血,提取DNA后,加引物:引物1.CCTTCAATGGAATGGTGCAT,引物2.CCCTTGTAAGGCAAGTCTGG,PCR仪扩增后,用HinⅢ酶切,电泳,可将红细胞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为三种:高表达型(HH)为1.8 b,一条带;中表达型(HL),为1.8 Kb、1.3 Kb、0.5Kb三条带;低表达型(LL)为1.3 Kb,0.5 Kb二条带。
, 百拇医药
    3.红细胞CR1活性与携带免疫复合物(IC)含量测定:采用红细胞酶联免疫竞争吸附试验,红细胞配成1×107/300微升,加新鲜混合豚鼠血清(1∶1稀释)300微升和3.5微克/100微升AHG300微升混匀,37℃ 30′后,用GVB液洗涤三次,最后浓度为107/100微升备用,然后取96孔酶标板,每孔加200微克IgG(浓度20微克/ml)在4℃反应18小时,用1% BAS-PBS-0.05% Tween 20(pH7.4)洗涤三次,37℃ 30′后一孔加经HG的红细胞100微升,一孔加未结合的AHG的红细胞100微升,其余每孔加1∶300稀释的IgG-HRP100微升(做复孔),37℃2时后洗涤三次,加基质液200微升,37℃30′,用2MII2SO450微升终止反应,10分钟后用492 nm波长酶标仪进行比色,得A值查标准曲线,以相当ngAHG/107表示。

    4.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测定:采用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
, http://www.100md.com
    二、结果

    正常人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80例正常人中HH型64例,占80%,HL型16例,占20%;正常人中不同CR1基因型红细胞CR1活性和携带免疫复合物含量比较:正常人HH型红细胞CR1(3.79±0.41)活性明显高于HL型红细胞CR1活性(2.22±0.5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正常人HH型红细胞CR1携带IC含量(2.60±0.30)也明显高于HL型红细胞CR1携带IC含量(1.52±0.5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HH型正常人花环率(38.8±4.6)明显高于HL型正常人(20.3±4.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三、讨论

    目前已弄清人CR1基因的序列。虽然白细胞也存在CR1,但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不在白细胞上表达,所以采用CR1基因组中结构基因的内含因子有关硷基序列片段为二个特定引物可用于测定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型别。红细胞CR1免疫粘 附活性,包括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的能力,以及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高低与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型别有关。红细胞CR1免疫粘附能力的三项指标都表明红细胞CR1基因组HH型红细胞CR1活性明显高于H细胞CR1的活性。正常人中红细胞CR1基因组高表达(HH)为主,所以,只有少数正常人红细胞CR1基因有缺陷,红细胞CR1活性才较低。提示HL型和LL型人群可能是各种疾病易感人群,值得追踪研究。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赞助项目

    (收稿:1997-10-22 修回:1998-04-06)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