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创伤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28237
多发伤肢体主要动脉损伤的特点及救治
http://www.100md.com 《中华创伤杂志》 1998年第6期
     作者:刘宁富 靳安民 朱立新

    单位:刘宁富 靳安民 朱立新 510282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关键词:

    中华创伤杂志980629 1985年2月~1995年2月收治48例多发伤肢体主要动脉损伤。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救治原则进行讨论。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6~59岁,以青壮年(18~45岁)为主(81.25%)。损伤原因:锐器伤2例,砸压伤8例,车祸伤35例,火器伤3例。损伤动脉:锁骨下动脉6例,肱动脉8例,尺、桡动脉3例,股动脉20例,动脉9例,胫前、后动脉2例。损伤类型及合并伤:完全断裂伤20例;部分断裂伤5例;挫伤、栓塞伤23例;开放性损伤29例(60.42%),闭合性损伤19例(39.58%)。其中合并静脉损伤23例(47.92%),周围神经损伤23例(47.92%),骨折38例(79.17%),关节脱位6例(12.5%),颅脑伤5例(10.42%),肋骨骨折并血胸或气胸10例(20.83%),广泛软组织挫伤19例(39.58%)。受伤至手术处理时间:12小时以内30例(62.50%),12~24小时11例(22.92%),24小时以上7例(14.58%)。除2例动脉断裂伤接诊时肢体已明显坏死截肢外,其余30例动脉损伤采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16例动脉损伤采用端-端吻合术。结果:48例肢体主要动脉损伤经救治无一例死亡。肢体成活45例,占93.95%;截肢3例,截肢率6.25%。45例肢体成活者经0.5~10年(平均4年)随访,41例肢体血循环及功能良好,4例遗留程度不等的缺血性挛缩。
, 百拇医药
    讨 论

    一、多发伤肢体主要动脉损伤的特点

    1.损伤机制复杂,多系强暴力所致:本组72.92%系交通伤所致,其动脉受伤机制为:(1)车轮强暴力碰撞肢体致骨折或关节脱位,继而骨折或关节脱位直接撞击或刺伤肢体主要动脉;(2)车轮辗压致肢体受伤段动脉挫伤、栓塞;(3)强暴力致使受伤部位以远的动脉牵拉受损、内膜撕裂,继发动脉栓塞。而其他锐器伤、砸压伤、火器伤则主要为直接强暴力引起肢体某一局部组织动脉受损。

    2.伤情复杂、凶险:本组病例常常伴有颅脑伤、血气胸、骨折、周围神经伤。动脉损伤类型可为开放性、闭合性,完全断裂、不完全断裂以及血管栓塞等。在临床接诊伤员时,往往因多发伤伤情复杂、凶险而延误血管伤的诊治,发生肢体坏死,甚至死亡。

    3.动脉损伤范围及程度与受伤方式有关:本组以行人和摩托车手交通伤伤情最重,其动脉损伤范围广、程度深;其次为火器伤。
, 百拇医药
    二、多发伤肢体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

    多发伤肢体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凡创伤所致主要动脉径路上的肢体骨折、脱位、软组织严重挫伤,无论是开放伤还是闭合伤,均应考虑动脉损伤的可能。开放性动脉损伤诊断容易,闭合性动脉损伤在纠正伤肢骨折、脱位压迫血管因素后,一旦发现伤肢受伤部位以远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手术探查。对受伤部位以远动脉搏动减弱者,应高度警惕动脉损伤,积极施行手术探查,不必等待具备“5P”症状特征。因为动脉搏动存在不能排除近侧有动脉损伤[1]。而“5P”症状出现,动脉损伤已到晚期,失去了早期处理动脉损伤、及时抢救肢体的机会[2]。本组2例动脉损伤,肢体已出现明显坏死征象才来院诊治,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三、多发伤肢体主要动脉损伤的处理

    及时修复损伤动脉是抢救肢体成活的保证。多发伤肢体主要动脉的修复方法:(1)端-端吻合法,适用于动脉缺损或挫伤在3cm以内者。对动脉不全断裂伤,因血管内膜多有挫伤,需切除挫伤段血管后进行吻合,不宜行管壁直接修补法,否则易出现手术后动脉危象。(2)血管移植法:健侧大隐静脉游离移植适用于动脉挫伤、缺损超过3cm者。伴行静脉损伤应尽可能修复,这样不仅可改善受伤肢体静脉回流,而且可减轻手术后受伤肢体肿胀,缓解动脉吻合口周围的压迫因素,以确保手术近期及远期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四、积极治疗多发伤、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多发伤最常见的受伤部位是肢体骨折及颅脑伤,其次是胸部及腹部。骨折诊断较容易,而颅脑伤及胸部伤的严重程度有时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其症状体征互相掩盖,容易造成伤员早期死亡。因此,我们强调严重多发伤应重视颅脑伤及胸腹伤的诊治。对伴有肌肉软组织广泛挫伤以及肢体缺血12小时以上者,应在修复血管损伤术后及时行小腿或前臂深筋膜切开减压,以降低肢体坏死率和改善肢体功能,不要因忽视血管损伤术后的切开减压而导致抢救肢体的失败[3]

    参考文献

    [1]Meek AC, Robbs JV. Vascular injury with associated bone and trauma. Br J Surg, 1984, 71∶341.

    [2]刘建寅,程绪西,高雁卿,等.四肢血管损伤31例治疗分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6, 19∶52-53.

    [3]Ernst CB, Kaufer H. Fibulectomy-fasciotomy: An important adjuct in arterial trauma. J Trauma, 1997, 11∶365.

    (收稿:1998-06-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