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外科杂志》 > 1998年第8期
编号:10216256
座带型骨折固定器械的稳定性评价
http://www.100md.com 《中华外科杂志》 1998年第8期
     作者:欧阳钧 朱青安 翟文亮 徐朋 钟世镇

    单位:510515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解放军医学生物力学实验室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823 为了观察座带型骨折的损伤类型,分析其损伤机制,我们建立了体外的座带型骨折模型,并比较了三种后路固定器械对该类骨折稳定性的恢复情况。

    1.材料和方法:8例新鲜青壮年脊柱标本(平均年龄26岁),经拍摄X线平片证实无任何脊柱疾患或退行性变。截取其T8~L5节段,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标本的两端,仅留出L1椎体及其上、下椎间盘。

    将脊柱标本的腰椎端固定于CZZ-Ⅱ型人体撞击试验机的垂直固定座上,使椎体朝前,面向模拟安全带的限位板,棘突朝后,面向撞击头,在胸椎端上固定一个2 kg的重物作为垂直预载,调整固定座的高度,使得“U”型撞击头正好对准T8和T9的位置,对标本施以200 J能量的撞击。
, 百拇医药
    2.结果:标本受撞击后,大部分损伤发生于L1~L2节段,其中全部为软组织撕裂者为2例;骨折线由L2棘突经椎板、椎弓根、后半椎体至L1~L2椎间盘者5例,其中2例椎间盘全部撕裂,仅保留前纵韧带;骨折经L1~L2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L1椎体后下角至L1~L2椎间盘者1例。

    由于损伤后的标本在节段间仅存留部分椎间盘,有的严重损伤则只有前纵韧带相连,因此损伤后的三维运动无法测试,仅对正常标本和器械固定后标本的活动度(ROM)进行了测试。在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方向上经方差分析和均数间两两比较发现,各器械固定后的ROM均较正常标本有显著减少(P<0.01),而在左右轴向旋转方向则固定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本实验中由于实验设备所限,不可能制备由突然减速造成骨折的实验模型,因此,我们用限位板模拟安全带,对脊柱后上方施以撞击,造成腰椎的过度屈曲,同时在胸腰端加上2 kg轴向预载,以使标本在向前屈曲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张力,从而近似地模拟座带型损伤。标本受到撞击时损伤节段受到一个向前的剪力和一个前屈力矩及过度屈曲由附加重物所造成的牵张力,由于本实验中的撞击速度较低,因此所有标本的前柱均未见压缩性损伤,严重损伤中前柱的椎间盘被张力撕裂。
, 百拇医药
    Yu等[1]认为对于座带型骨折而言,中、后柱破坏而前柱完整的骨折为稳定性的骨折;如前柱也被侵及,则由于前纵韧带的脱位,该类骨折在复位前是失稳的,而复位后前纵韧带回复原位起到一个铰链的作用使骨折稳定。而Neumann的实验则在X线平片上给出了座带型骨折稳定与否的阈值[2]:脊柱失稳在X线侧位片上出现于后凸畸形≥12度(潜在性失稳)或≥19度(完全失稳),在前后位片上脊柱失稳出现于棘突间距≥20 mm(潜在性失稳)或≥33 mm(完全失稳)。本实验中的座带型骨折模型按Denis分类法为Ⅱ型2例,Ⅲ型5例和Ⅳ型1例,均表现出明显的失稳。

    对于座带型骨折的治疗,临床上一般认为如果能够良好复位,纠正成角畸形并予以保持,则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但是如果复位不理想,成角愈合和丧失正常的腰椎前凸角则显著增加了下腰痛的发病率。因此,如果座带型骨折的初始复位不理想或复位后不能维持,则手术复位、后路器械固定及融合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本实验所选用的三种短节段后路固定器械均可以恢复座带型骨折腰椎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各器械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因此在临床应用上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操作较为熟练的手术方法,以保证疗效。对于伴随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的座带型损伤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 考 文 献

    1Yu WY, Siu CM. Seat belt injuries of the lumbar spine-stable or unstable? Paraplegia, 1989,27:450-456.

    2Neumann P, Osvalder AL, Nordwall A,et al. The mechanism of initial flexion-distraction injury in the lumbars spine. Spine, 1992, 17:1083-1090.

    本课题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