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08168
潘生丁试验与运动试验在心肌灌注显像应用中的比较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新知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敖鸣芳 余爱平 文兵 张湘园

    单位:敖鸣芳 余爱平 文兵 张湘园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 武汉 430071

    关键词:潘生丁试验;运动试验;心肌显像;冠心病

    990108 摘要 比较31例潘生丁试验与48例运动试验心肌显像的结果,探讨它们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相似,潘生丁试验为80.0%,运动试验为76.9%;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尽相同:潘生丁试验中,患者主要出现轻度头昏、头痛、面部潮红、舒张压降低;而运动试验中,则以心悸、胸闷、恶心、收缩压上升等为主;潘生丁试验中“反向再分布”现象的出现率明显低于运动试验(P<0.05)。

    Comparison of Dipyridamole and Exercise Test on Myocardial
, http://www.100md.com
    Perfusion Tomographic Imaging

    Ao Mingfang, Yu Aiping, Wen Bin, et al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 Hospital,Hubei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China

    Abstract We compared the 99mTc-MIBI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of 31 cases of dipyridamole test and 48 cases of exercise stress test to study the value of these two methods in diagnosing cornary artery disease (CA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ir sensitivity in diagnosing CAD is almost equal, but different syndroms and bloodflood dynamic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 we found the rate of reverse-distribution (R-D) in exercise test is apparently lower than that in dipyridamole test.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Dipyridamole test; Exercise tes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e; Cornary artery disease

    潘生丁试验与运动试验是目前核心脏病学中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两者都能反映冠状动脉的储备能力,提高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我们比较了这两种方法在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以探讨它们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潘生丁试验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59岁,其中正常对照组6例,冠心病25例;运动试验组48例,男3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岁,其中正常对照组9例,冠心病39例。

    正常对照组经有关检查排除心脏疾患,患者由内科医生按WHO诊断标准确诊。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严格按照潘生丁试验及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进行。

    1.2.1 潘生丁试验 以0.56~0.60mg/kg静脉注射,4min内注完后随即注射心肌显像剂,心电监护全过程。

    1.2.2 运动试验 受检者在心电监护下,行次极量蹬车,采用Bruce方案,每25w为Ⅰ级,每级运动3 min,逐级增加运动量,直到达最大预期心率的85%(约相当于190减去年龄数),或出现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ST段下移≥0.1 mV时,即刻注射心肌显像剂,继续运动1min。

    1.2.3 显像 静注心肌显像剂99mTc-MIBI 555~740MBq,30min嘱病人行脂餐,30~60min后采集图像。采用Siemens DIACAM SPECT仪,矩阵64×64,放大1.45倍,探头旋转180°,共32帧,每帧30~40s。图像经Butterworth滤波后重建,显示心肌水平长轴、垂直长轴和短轴3个断面。
, 百拇医药
    1.2.4 图像分析 所获重建心肌断层图像经2名以上医师阅片,必要时请上级医师审阅,定性分析。以放射性分布减低2个色阶或2个不同断面出现2个以上层面的稀疏缺损区为异常。

    2 结果

    2.1 两种试验中受检者出现的症状 潘生丁试验中,患者出现的症状以轻度头昏、头痛、面部潮红为主;而运动试验中,患者主要出现心悸、胸闷、头痛等症状。

    2.2 两种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潘生丁试验表现为收缩压、舒张压略有降低;运动试验则为心率增快,部分受检者收缩压明显升高。见表1。

    表1 潘生丁和运动试验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组 别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心率(次/分)

    收缩压(kPa)

    舒张压(kPa)

    潘生丁试验 (前)

    (后)

    31

    78.1±10.3

    91.5± 2.7

    17.0±3.1

    15.1±2.9

    10.5±1.3

    9.2±1.6
, http://www.100md.com
    运动试验 (前)

    (后)

    48

    76.2±10.5

    115.3±15.1

    16.7±2.7

    20.1±2.6

    9.1±1.7

    10.1±2.0

    2.3 两种方法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两种方法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相近,潘生丁试验为80.0%,运动试验为76.9%;但反向再分布(R-D)在潘生丁试验中的出现率较运动试验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 百拇医药
    组 别

    运动试验

    潘生丁试验

    例数

    阳性(%)

    R-D(%)

    例数

    阳性(%)

    R-D(%)

    冠心病组

    39

    30(76.9)

    7(17.9)
, 百拇医药
    25

    20(80.0)

    1(4.0)

    对照组

    9

    0

    0

    6

    0

    0

    3 讨论

    3.1 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在国内的应用已有10多年,实践证明它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它能反映出冠心病患者所能耐受的运动量,运动时间以及运动中所出现的症状与体征。这些都是临床医生诊断冠心病及估计其预后的重要依据。运动试验是通过次极量的负荷运动,引起冠脉病变区域的心肌出现血流灌注和氧供的不足,故而在检查中,出现的主要症状是心肌耗氧量增加所致的心率增快、收缩压升高、患者感觉心悸、胸闷等不适。运动试验安全、易行,能明显提高早期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但对于运动受限的患者,潘生丁试验则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方法[1]
, 百拇医药
    3.2 潘生丁试验 潘生丁试验对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运动试验相似,它是通过静脉注入一定剂量的潘生丁,使组织间和血中腺苷浓度升高,从而引起正常冠脉扩张3~5倍,这会使侧枝循环的血流转而流向正常心肌,结果加重了病变心肌的相对性缺血,即所谓盗血现象[2]。潘生丁试验中,出现的血压下降、头昏、面部潮红等症状系血管扩张所致。由于潘生丁导致的心肌血流灌注的改变并不伴有心肌氧耗的增加,而且所引起的心绞痛等缺血症状应用氨茶碱静脉注射即可缓解,本试验简便易行、且甚为安全,特别对于临床诊断中必须作运动试验而又因某种原因不能接受检查者,可立即行潘生丁试验,其应用价值已为世界各国心脏专家所公认。

    3.3 反向再分布 所谓反向再分布(简称R-D),是指运动显像正常区域而静息显像可见放射性减低;或运动与静息显像均有减低,但静息显像减低更明显。它是Tanasescu等[3]首次描述和报道的,但对其临床意义一直没有得出肯定结论。有学者认为是技术误差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心肌缺血的一种表现。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反向再分布在潘生丁试验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运动试验。这一结果提示:反向再分布很可能与运动试验中运动量的不足有关。作者认为:当受检者由于运动功能及耐受力等身心因素的影响,达不到次极量负荷时,一方面由于病变区冠脉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扩张,另一方面是心肌细胞反应性活跃,使得病变区的心肌灌注得到改善,表现为显像时的放射减低区消失或减淡。由于潘生丁在使用时,剂量可以标准化,有效克服了运动试验中因运动量不足而对诊断的影响,降低了R-D的发生率,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田月琴,刘秀杰,史蓉芳等.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反向分布的意义.中华核医学杂志,1995,15(4):249

    2 蒋宁一,吕 斌,翁书和等.多巴酚丁胺、潘生丁试验在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比较.中华核医学杂志,1995,15(4):251

    3 Tanasescu D, Berman D, Staniloff H, et al. Apparent worsening of 201TL myocardial defects during redistribution what does it mean J Nucl Med, 1979, 20:688

    (1998-01-21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