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08595
新疆喀什地区包虫病临床病理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赵红艳 谭德银 曹金军

    单位:赵红艳 谭德银 曹金军(新疆疏勒县解放军第12医院病理科 844200)

    关键词:棘球蚴虫病;病理学;临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990137中国图书分类号 R532.32;R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1999)01-0020-01

    作者收集新疆喀什地区175例包虫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980年以来,我们收检包虫手术切除标本175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77例。送检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特殊的肝泡状棘球蚴标本切片加做PAS和网状纤维染色加以确诊。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发病年龄3~65岁,平均31.60岁。男性3~65岁,平均31.92岁,女性4 ~62岁,平均31.85岁。包虫病高发年龄组20~29岁,占26.86%,其次为30~39岁,占18.86%。

    2.2 发生部位 依次为肝脏占57.14%(100例),肺脏占18.86%(33例),肠及肠系膜占7.43%(13例),软组织占4.57%(8例),脑占1.14%(2例),胆囊、脾脏、肾、胆道、纵隔各1例,多脏器(包括肝肠等)发生占8.0%(14例)。

    2.3 病理特点 细粒棘球蚴病大体多为白色囊皮样结构,囊多为单房性,囊壁厚约1 mm,囊内含无色或淡黄液体,囊内壁常可见小囊泡,部分伴有感染时,囊内可见干酪样物质或钙化。肝泡状棘球蚴大体观察多为巨块型或结节型,灰白或淡黄色,质硬,切时有砂砾样感觉,很少出血,切面有时见斑点花纹状,坏死的淡黄色区与灰白发亮的纤维交替,其间镶嵌散在的或成堆的小囊泡。肿块外周无纤维性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镜下:细粒棘球蚴仅见红染的相互平行的板层结构。肝泡状棘球蚴病见由许多大小不等的小囊泡,囊
, 百拇医药
    壁为粉红染的角质膜样结构,并见散在的钙化区及大量的坏死。其内可见变性囊泡的轮廓。病变区与正常肝组织无明显界限,呈浸润性生长。

    本组病例中,肝泡状棘球蚴病8例,均有与羊、狗、牛等动物密切接触史。病程最长6年,最短1年。术前诊断肿瘤3例,根治性半肝切除4例,姑息性病灶切除或大部病灶切除3例,病变范围广泛只取活检1例。

    3 讨论

    本地区是维吾尔族的主要居住区,患者多为农牧民,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感染传播的途径可能有:(1)与羊、狗、牛等动物密切接触史。(2)少数民族吃一种称为“抓饭”的饮食,以手代替餐具。增加感染机会。(3)当地习惯食用薰烤半熟的羊肉(俗称烤羊肉串)。(4)饮用水源污染。当地以涝坝水或渠水为主要水源,其中以涝坝水为主。而涝坝水是由河水引流到坑内长期蓄积的水源,多年不更换,有些涝坝水人畜共用,污染严重。

    临床上,泡状棘球蚴病非常少见,病程一般较长,部分病例术前诊断较困难。本组8例泡状棘球蚴病中有5例在肝区摸到特有的凹凸不平,如软骨样的实质性硬性肿块,容易与肝癌混淆。由于肝泡状棘球蚴病症状轻,病程长,手术切除时病灶一般巨大,大多累及左右肝两叶,部分病例只能行姑息性手术或活检术。本组病例中有1例因病灶巨大只作活检而未能根治。上述因素可能与本地区医疗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有关,患者就医时病情往往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这无疑给患者的医治和预后都带来影响。因此,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收稿日期:1998-09-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