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10730
144例产后出血的防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张旭云 闻安民 梁品容

    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51008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11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至今仍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1],我院妇产科1987年1月~1997年12月共发生产后出血144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我院1987年1月~1997年12月分娩总数13 495例,产后出血144例,发生率1.06%。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9岁。初产妇121例,经产妇19例,双胎妊娠4例。产后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128例,2小时后16例。诊断标准为产后24小时阴道出血量≥500 ml为产后出血,采用目测估计法加盆接法测量出血量。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量 出血1 000 ml以下136例,1 000~2 000 ml 4例,2 000 ml以上4例,最多为4 500 ml。

    2.2 产后出血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93例,占64.3%;(2)软产道损伤31例,占21.7%。其中宫颈裂伤20例,阴道壁裂伤11例,剖宫产血窦大量出血10例;(3)胎盘因素16例,占12.3%。其中前置胎盘6例,胎盘粘连滞留10例;(4)凝血机制障碍4例,占2.7%。1例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例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1例重度妊高征及1例妊娠合并肝炎。

    2.3 分娩方式 (1)自然分娩53例,占36.95%;(2)阴道手术产68例,占47.22%,包括钳产38例及吸引产30例;(3)剖宫产23例,占15.97%。可见阴道手术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自然分娩及剖宫产分娩高。与子宫收缩乏力致第二产程延长及软产道损伤有关。
, http://www.100md.com
    2.4 失血性休克14例,产后出血量与休克的发生率呈正比关系,见表1。其中凝血功能障碍的4例产后出血均发生失血性休克。

    表1 产后出血量与失血性休克发生率的关系 出血量(ml)

    例数

    休克例数

    休克发生率(%)

    500~

    118

    2

    1.6

    700~

    18
, http://www.100md.com
    5

    27.7

    1000~

    4

    3

    75.0

    ≥2000

    4

    4

    100.0

    3 讨论

    3.1 正确判定产后出血量 本组资料中产后出血量与出血性休克呈正比,产后出血量的正确测量是防治产后出血及其并发症的首要前提。测量产后出血量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目测法、盆接法、面积法、称重法及比色法。目前国内多采用产后收集出血量加目测估计产后出血量,这种方法很不准确,有研究证实目测法估计产后出血量仅为实际出血量的50%[1]。但至今国内尚无简单而准确测量产后出血的方法。较精确的比色法、称重法在临床难以推广应用。产后出血量的估计不足,可使一些实际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没得到重视和及时处理,增加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亦可能是至今产后出血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首要因素的原因之一。因此,准确判定产后出血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百拇医药
    3.2 影响产后出血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本组占64.3%。子宫收缩乏力可导致产程延长,而产程延长亦可引起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其次子宫高度膨胀,如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影响正常收缩及缩复作用,致使产后出血率明显升高[2];(2)软产道损伤:阴道手术产的宫颈裂伤及阴道壁损伤是软产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本组31例软产道损伤中有21例引起产后出血,且大多数是阴道手术产。剖宫产切口血窦大出血皆是常见原因,其次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时,由于手术的创伤或止血不彻底,加之操作时间的延长,均可额外增加出血量[3]。此外会阴切开亦是增加产后出血量的一个因素[1],特别是不予压迫止血或进行血管结扎时;(3)胎盘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等,其中胎盘粘连滞留亦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在产后出血的因素中,胎盘粘连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对危险性最大[4];(4)凝血功能障碍:本组资料可见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虽少,但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却很高,本组4例全部发生失血性休克。
, http://www.100md.com
    3.3 产后出血的处理 (1)处理时机:产后出血的临床正确处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但产后出血的诊断依据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的失血量为标准的[1],临床上产后出血的处理主要在产后24小时内。国内有资料表明,产后2小时内总失血量可以较好地反映失血情况,因此,主张产后2小时失血量≥400 ml可视为产后出血而处理的指征[4];(2)输血:一般认为产后出血应予输血,输血量以等量为原则,出多少补多少,最好输同型新鲜血或输红细胞。输红细胞的量可按输血量的50%计算,特别是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可避免过度扩大血容量而发生心衰。产后出血输血与否应取决于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产后血压及心率变化等而定。我们的体会是产后出血量<500 ml,可不需输血或输代血浆,出血量500~700 ml者,若无贫血或血压及心率正常者亦不需输血,出血量>700 ml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可酌情输血或输红细胞,一般失血量<1 000 ml者,予输红细胞。对失血性休克严重者输血,有条件最好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输血。
, http://www.100md.com
    3.4 产后出血的防治 (1)积极防治各种高危妊娠,特别是妊高征及妊娠合并肝炎,纠正产前贫血以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2)加强产程管理,重点是处理好第三产程。注意防止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及时娩出胎盘,及时处理胎盘滞留,对软产道损伤要及时充分止血等;(3)精确测量产时、产后失血量,对目测法估计应加倍计算。

    4 参考文献

    1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协助组.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514.

    2 郑怀美,主编. 妇产科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206.

    3 胡志远,胡振桂.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1993,9:211~212.

    4 华成伟,李 竹. 对产后出血临床处理的探讨. 中华妇产科杂志,1988,23:353~35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