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13915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陈立华 马建荣 马廉亭 刘运生 侯永宏 曹美鸿

    单位:陈立华 马建荣 马廉亭① 刘运生 侯永宏 曹美鸿(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 长沙 410008)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栓塞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990127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43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TCCF)是神经外科治疗难题之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既完全闭塞海绵瘘口,又保留颈内动脉的通畅。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的应用为TCCF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我科自1992年至1997年12月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可脱性乳胶球囊治疗TCCF 7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7例TCCF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17~48岁,均有外伤史和不同程度的原发性意识障碍;2例伴有颞叶底部脑挫裂伤。外伤至出现TCCF临床表现的时间为1天~3.6个月。2例外伤后出现熊猫眼征,1例有外耳道流血等颅底骨折表现。

    临床特征为眼眶及颞部听诊均有持续性颅内血管杂音,血管杂音与心跳一致,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杂音均消失;伴有不同程度的搏动性突眼。5例球结膜充血水肿,4例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1例患侧眼视力完全失明,3例患侧眼球活动障碍。1例表现为双侧搏动性突眼和结膜充血水肿。

    影像学特征表现为DSA均可见早期海绵窦显影,正位见患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造影剂呈团状,侧位见粗大的眼静脉引流,海绵窦明显扩张。3例瘘口远端颈内动脉、大脑中和前动脉不显影,由对侧颈内动脉和同侧椎动脉通过前后交通动脉代偿供血;4例显影很淡。均只有一个瘘口,瘘口位于颈内动脉虹吸部C4段4例,位于C3段1例,C3和C4交接处2例。静脉引流方向:以海绵窦前下方(眼静脉)引流为主。由于动脉血压的影响,眼静脉代偿性扩张,管壁增厚,呈动脉化改变。2例血管造影测量眼静脉直径大于9mm,其中1例瘘口口径>1.5cm。1例有经蝶顶窦皮层至颈静脉引流。1例经栓塞治疗后,自感颅内又出现血管杂音,患侧眼球胀痛、突出加重,结膜充血,造影复查提示瘘口再通。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Magic BD可脱性球囊导管栓塞,球囊充填剂为等渗的优维显(含碘180mg.ml-1)。可脱性球囊导管经股动脉至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口处,球囊导管顺着瘘口的优势血流进入瘘口内。根据瘘口的大小植入不同数量及型号的球囊,以达到完全闭塞TCCF,而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目的。栓塞治疗可分4步:①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造影并作压迫试验,必要时需同时行颈外动脉造影,以明确瘘口所在部位、前后交通动脉的侧枝循环情况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特点。一般可从患侧颈总动脉造影正侧位上可找到瘘口的位置,如瘘口位置判断不清,可压迫患侧ICA,通过对侧ICA或椎动脉造影,造影剂逆行而来,显示瘘口;或采用球囊导管暂时阻断TCCF瘘口远侧ICA血流,在球囊近孔注射对比剂,可显示瘘口及其球囊的距离,而准确确定TCCF瘘口[1];或采用双腔球囊导管插入ICA中充盈球囊阻断血流,然后缓慢注入造影剂,通过远端床突上端血流逆流到瘘口,部分造影剂进入瘘口而准确判断瘘口[2]。②根据瘘口大小选用合适的球囊,装配可脱性球囊导管,即将乳球胶囊塞移动套在BD球囊导管顶端上的细塑料管上,使球囊塞正好位于球囊颈的前中1/3处,用造影剂充盈球囊,检查球囊的弹性,并将球囊内的空气排净。③将可脱性球囊导管经Y型阀送入颈内动脉,当球囊到达瘘口部位时,用等渗造影剂部分充盈球囊,球囊可被“优势”血流冲入TCCF瘘口内,即可见球囊突然改变方向,球囊的金属标记随血流的冲击在摆动。充盈球囊至直径为0.5mm以上,再经薄壁导管造影证实球囊是否位于海绵窦瘘口内。如颈内动脉造影剂滞流,说明瘘口近端颈内动脉已被球囊堵塞,而TCCF瘘口尚在远端,此时需调整球囊的位置。④球囊内注入造影剂并解脱。造影剂注入球囊的量须根据球囊的容积、形状等因素而定,球囊充盈的直径一般为8~10mm,以杂音消失、造影证实瘘口闭塞为准。如球囊充盈后呈不规则,说明球囊继续充盈有破裂的危险。充盈球囊后,造影证实瘘口封闭、海绵窦影消失、颈内动脉通畅,听诊血管杂音消失,说明球囊位置准确。解脱球囊时,事前应再将球囊充盈0.05ml,使之固定原位,轻轻持续缓慢回撤球囊导管,当球囊解脱时,会突然感到回撤的导管松动。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7例TCCF共施行栓塞术8次,1例栓塞2次,均获得成功。术后均经DSA证实TCCF完全消失,4例保持了患侧颈内动脉的通畅。头部血管杂音听诊及主观杂音,眼球突出、眼睑和眼结膜瘀血在术后1~2周内恢复正常,视力障碍多在1~2周内明显好转;1例术前已有患侧原发性失明者,术后无恢复。1例栓塞后14h又逐渐出现搏动性突眼加重,此时眼眶听诊无血管杂音,术后第一天球结膜充血水肿又复出现,眼部听诊仍可闻及很小的血管杂音,于第一次栓塞术后第8d造影复查证实瘘口再通,再次栓塞治疗。

    3 讨 论

    颈内动脉通过海绵窦时,该动脉或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即可形成TCCF。临床常见于严重头部外伤,特别是伴有颅底骨折患者,最明显的表现是不同程度搏动性突眼和持续性颅内血管杂音,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TCCF治疗目的为封闭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恢复正常血流,防止脑缺血;同时保护视力,使突眼回缩。既往曾采用颈动脉结扎、切开颈动脉导入肌片的“放风筝”法及开颅穿刺海绵窦填塞法,但这些方法并发症多,疗效不肯定,90年代已很少用。而球囊栓塞法具有创伤小、安全、不需开颅、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等优点,大多数病人一次治愈,治愈率最高可达88.9%~98%。本组病例术前均做患侧颈内动脉压迫耐受试验,以了解病人能否耐受颈内动脉球囊闭塞,同时促使侧枝循环的建立。7例均经一次或二次栓塞后,颅内血管杂音消失,眼球突出等临床症状均在1~2周内消失,其中4例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无1例因栓塞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 百拇医药
    尽可能保持颈内动脉的通畅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重要原则。本组4例保持颈内动脉的通畅,3例闭塞了颈内动脉。造成ICA闭塞的可能原因有:①瘘口大,送入多个球囊后,瘘口空间缩小,最后一个球囊不能进入到瘘口内,在闭塞瘘口的同时也闭塞了ICA;②一个球囊送入瘘口内,由于主要回流静脉被阻,优势血流消失,以后的球囊无法进入;或瘘口过小,球囊不能进入到瘘口内而被迫闭塞ICA;③球囊充填剂早期泄漏引起症状性假性动脉瘤或球囊移位瘘口再通,不得不再次闭塞。对瘘口过小,球囊不能进入瘘口内;瘘口太大(>1.5cm),球囊无法停留在瘘口,或多枚球囊仍未能完全闭塞瘘口者,有时不能达到既栓塞瘘口,又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最佳疗效,需行瘘口及颈内动脉一起闭塞,或采用联合栓塞治疗,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决定闭塞颈内动脉,应注意前、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并需先行颈内动脉闭塞试验。闭塞时最好用两个球囊同时闭塞,第1个球囊投放在瘘口平面,将漏口和颈内动脉一起闭塞,在其下方颈内动脉投放第二个保护性球囊,防止瘘口处球囊缩小移位,瘘口再通。第二个球囊置于第1个球囊的近端,两个球囊相距>2cm。本文3例TCCF术中不得已须闭塞颈内动脉,均按此法操作,术后随访3~15个月无1例出现并发症。如颈内动脉闭塞试验病人不能耐受时,则可采用静脉入路行海绵窦内栓塞[3]
, 百拇医药
    球囊充填剂的选用对TCCF栓塞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本组均采用等渗的优维显。为防止球囊充填剂泄漏而出现假性动脉瘤或TCCF复发,有作者认为主张球囊充填剂应选用永久性栓塞剂作为球囊充填剂[4]。但永久性栓塞剂在海绵窦内形成长期的压迫,影响窦内周围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故目前大多数作者不主张应用。TCCF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少数复发,可能原因有:①海绵窦瘘口较大,向海绵窦内送入1个球囊恰好闭塞瘘口,在窦内还未形成血栓时,球囊位置移动,而出现瘘口再通。②球囊大小选择不当,球囊内造影剂充盈至极量时才能闭塞瘘口,球囊在颈内动脉血流的冲击力自行溃破,瘘口再通。③球囊栓塞后,海绵窦血栓形成,窦口完全闭塞,一般需10d左右。如球囊充盈不够充分,或术后球囊充盈剂过早泄漏,变小移位,瘘口再通。本组1例栓塞后再通即属这一情况。

    作者:陈立华 男 34岁 主治医师 ①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Cares HL, Roberson GH, Grand W, et al. A safe technique for the precise localization of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during balloon obliteration. J Neurosurg, 1978,49:146-149

    [2]Berenstein A, Kricheff II. Balloon catheters for investigating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 Radiology, 1979,132:762-764

    [3]尹龙,黄楹,孙瑞发,等.经眼上静脉途径行导管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191-193

    [4]尚京伟,吴中学,戴建平,等.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球囊塞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198-201

    1997-18-25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