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14838
腹部巨大淋巴增生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戚跃勇 初铭忠 张哉根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 重庆,400037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腹部;影像诊断

    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分类号:R816.4

    A case report of abdominal castleman disease

    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较少见,现报告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1岁,腹痛、腹胀、右下腹包块3月。包块4 cm×4 cm大小,质硬。

    影像表现:钡剂灌肠发现右下腹包块与结肠无明显相关,仅见回盲部位置较高,考虑游离盲肠。腹部B超示右下腹实性占位包块。腹部CT平扫见右下腹近腹壁有5 cm×5 cm大小类圆形块影,CT值45 Hu,肿块后方及外侧有多个结节影。肿块下界达腹股沟,局部腹壁膨隆。

    手术所见:右下腹膜后于髂窝及盆腔内可见10 cm×18 cm大小的实质包块,活动差,基底广。右侧输尿管及髂总动脉均包绕在包块内,分界不清。因包块与周围组织粘连,仅取活检。

    病理诊断:右下腹浆细胞型巨淋巴结增生。

    2 讨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又叫Castleman病,是1956年Castleman提出的[1]。临床上分为局灶性和多中心性,组织病理学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本例为浆细胞型,(此类型少见)约占10%。该病可发生在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以纵隔淋巴结最常见,发生于腹部较少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炎症与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病因,并与免疫因素有关[2]。本病以青壮年多见,病程较长,多为体检时发现。肿块多为单发的圆形,椭圆形或结节状病变。

    肿块内如见钙化者,腹部平片多能发现病灶[3]。腹部超声检查多能显示肿块的形态及其与周围脏器的情况。钡剂灌肠可排除结肠病变的可能性,并可显示肠道的推压及侵犯等情况。CT检查是较好的手段。该病例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文献[1,4]报道该病多有强化,尤其是透明血管型,本病例因未行CT强化扫描,故术前未能发现右髂总动脉的受侵改变。MRI能更好地显示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戚跃勇,男,29岁,住院医师,学士 附属新桥医院病理科

    参考文献

    [1] Moon W K, Lm J G, Kim J S, et al. Mediastinal castleman disease: CT findings. 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4,18(1):43

    [2] 武淑兰,李竞贤,陈宏民,等.Castleman病8例的临床病理学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4,33(3):179

    [3] 万科晟,尹传胜,杨贞振,等.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实用放射学杂志,1993,9(10):604

    [4] 孙修堂,崔新建,葛 婷.盆腔巨大淋巴结增生.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10):691

    收稿:1998-07-30;修回:1998-12-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