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内镜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19232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
http://www.100md.com 《中国内镜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冯一勋 王戈平 刘玉怀 段燕春

    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耳鼻咽喉科 (100035)

    关键词:鼻中隔;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

    中国内镜杂志990108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过度偏曲的鼻中隔会妨碍鼻内窥镜自由放入鼻腔、妨碍鼻窦引流。在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利用鼻内窥镜照明好、术野清晰的特点,对8例鼻窦炎伴重度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同时行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二期手术一次完成。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鼻窦炎治疗效果。对其手术目的及鼻中隔切除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

    分类号 R765.3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重度偏曲的鼻中隔不但妨碍鼻窦引流,有时亦妨碍鼻内窥镜的自由放入鼻腔,不能充分显露术野彻底开放鼻窦,影响手术疗效。随着鼻窦内窥镜技术的应用,在临床工作中,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得以开展[1]。我们利用鼻内窥镜照明好、术野显露清晰的特点,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中,同时行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二期手术一次完成。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自1996年11月~1998年5月,我科在实施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同时,对重度鼻中隔偏曲的8例患者行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42.4岁。5例患者患双侧全副鼻窦炎、鼻息肉,3例患者单侧全副鼻窦炎、鼻息肉。3例患者为鼻中隔前部偏曲,5例患者为高位鼻中隔偏曲。记录观测装置为日本Olympus,Sony公司生产的A7801-OTV-S2,VO-7630,UP-3000P内窥镜观察系统。手术器械为WOLF公司生产的系统内窥镜手术器械。手术应用直径4mm的硬性鼻内窥镜,视角0°。手术操作通过微型摄像机的观察窗进行。

    手术自始至终在鼻内窥镜直视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麻醉基础上,用1%利多卡因于鼻中隔偏曲部两侧粘软骨、骨膜下浸润麻醉。于鼻中隔偏曲部前做切口。剥离粘软骨、骨膜瓣。切开鼻中隔软骨,剥离对侧粘软骨、骨膜。去除过度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及骨棘。粘软骨、骨膜瓣复位,缝合切口。
, 百拇医药
    2 结果

    8例患者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与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一并完成。通常情况下,先行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再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3例鼻中隔前部重度偏曲,妨碍鼻内窥镜自由放入鼻腔,在术后鼻内窥镜可无障碍地各个部位各个角度自由放入鼻腔,术野显露满意。5例鼻中隔高位重度偏曲妨碍鼻窦引流者,术后嗅裂、中道引流通畅。8例患者鼻腔通气良好,无鼻中隔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据文献报道,42%鼻窦病变患者鼻中隔有各种畸形[2]。在实施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时,重度偏曲的鼻中隔妨碍鼻窦内窥镜自由放入鼻腔,充分显露术野。如为高位鼻中隔过度偏曲,还会妨碍鼻窦引流。如不矫正偏曲的鼻中隔,会影响手术疗效。受传统医疗器械所局限,以往通常认为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需分期手术[2]。我们将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与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一次完成,既保证了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了鼻窦炎治疗效果,又减轻了患者痛苦。
, http://www.100md.com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除妨碍鼻内窥镜自由放入鼻腔的障碍及解除妨碍鼻窦引流障碍。在术中,只切除鼻中隔过度偏曲的巨状突和骨棘及周围过度偏曲的部分。切除范围以达到解除二个障碍,保证鼻腔通气、鼻窦引流为宜,而不过分追求鼻中隔绝对解剖直立,以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患者痛苦。

    手术切口一般作于鼻中隔偏曲侧,以便于掌握切口部位和长度。切口部位可根据鼻中隔需切除范围灵活选择。为预防术后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切口应适当向鼻底方向延长。为了减少鼻内窥镜反复放入对粘软骨膜、骨膜瓣的刺激,切口要用显微外科小针缝合,术后鼻腔用油纱条适当填压。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自始至终是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操作。术野清晰、操作精细、灵活多变。术中可充分分离鼻中隔偏曲部粘软骨、骨膜,而不会造成其损伤撕裂。手术创伤小,偏曲的鼻中隔切除彻底。二期手术一次完成,为一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守琴,周 兵,刘华超.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5;1:18

    2 杨铁志(摘).鼻窦炎综合治疗及鼻中隔矫正.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1;15:118

    (1998-10-22收稿 赵素萍审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