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21436
熊去氧胆酸对慢性肝炎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川北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秦 昱 陈宇琪 马利华 刘 玲 谢为民 涂小玲

    单位:四川石油总医院 成都 610212

    关键词:

    川北医学院学报/990138 熊去氧胆酸(UDCA)曾主要用于治疗胆石和淤胆性疾病,近年来其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本研究旨在了解UDCA对慢性肝炎血胆红素、肝功能、免疫状况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并对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60例慢性肝炎患者选自1994~1997年住院病例。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标准,病变程度为中度,并伴有血胆红素增加。

    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0例为UDCA治疗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42.7±12.3)岁,病程(5.3±3.1)年。Ⅱ组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 (44.1±13.3) 岁,病程 (6.3±3.7) 年。Ⅰ组中丙型肝炎1例,甲、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1例。Ⅱ组丙型肝炎2例,其余均为乙型肝炎。经内镜或胃肠钡餐揭示门脉高压者,Ⅰ组6例、Ⅱ组4例。两组病人经超声波或CT证实均无肝外胆道阻塞。两组病人进入研究前血生化、免疫学、病原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治疗组每日分三次给与UDCA 150mg,同时给与肌苷、维生素等一般护肝治疗;Ⅱ组仅给与一般护肝治疗。在进入研究后禁用干扰素,胸腺素,免疫核糖核酸等可能对免疫学指标产生影响的药物。两组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1月和3月分别检查和评价病人肝功能,血胆红素、免疫学和病原学指标。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显著性用t检验,相关性用R值表示。。

    表1 治疗前后肝酶学血胆红素变化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1月

    治疗后3月

    Ⅰ组
, 百拇医药
    Ⅱ组

    Ⅰ组

    Ⅱ组

    Ⅰ组

    Ⅱ组

    ALT

    279.9±154.13

    271.1±113.25

    112.3±61.3△△

    158.4±94.14△△

    88.4±60.25

    109±75.5
, http://www.100md.com
    AST

    253.4±114.39

    241.56±120.9

    89.7±12.3△△

    123.7±69.4△△

    69.5±51.3

    83.3±58.5

    GGT

    53.8±21.3

    52.4±24.2

    48±17.1
, 百拇医药
    54.8±20.3

    35.1±14.2

    45.5±20.7

    AKP

    13.25±7.4

    14±6.3

    11.8±5.7

    12.8±5.4

    8.9±3.9

    9.5±4.3

    TBIL

    52.64±32.06
, 百拇医药
    51±31

    27.19±14.94△△

    39.16±28.7

    20.8±10.17

    30.9±14.29△△

    DBIL

    30.68±15.75

    18.16±12.51

    10.67±6.33△△

    3.81±10.04
, http://www.100md.com
    10.5±3.82

    10.63±7.49△△

    注:在本文所列各表中,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分别用△,△△表示。

    2 结果

    2.1 对肝酶学及血胆素的影响 在治疗1月后,Ⅰ组ALT、AST下降明显大于Ⅱ组,P<0.05;治疗3月后两组无差异。Ⅰ组GGT在治疗3月后下降明显大于Ⅱ组,P<0.05。Ⅰ组TBIL和DBIL在治疗后降均明显大于Ⅱ组,P<0.05。(见表)2.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两组病在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Ⅱ无明显变化。治疗前Ⅰ组和Ⅱ组RF因子阳性率分别为33.3%(10/30)和26.6%(8/30),在治疗结束时Ⅰ组明显下降至20%(6/30)、P<0.05,Ⅱ组下降不明显。Ⅰ组治疗前抗核抗体阳性率为20%(6/30),治疗后为10%(3/30),P<0.05;Ⅱ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Ⅰ组OKT4明显下降,Ⅱ组变化不明显。治疗后Ⅰ组OKT8下降明显高于Ⅱ组,P<0.01。Ⅰ组OKT4/OKT8比值在治疗后明显大于Ⅱ组,P<0.01。(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2.3 OKT4/OKT8比值与ALT的相关性 在本组病列中,OKT4/OKT8比值与ALT变化有明显的负相关,R=-0.293,P<0.05。

    2.4 对病原学指标的影响 治疗前Ⅰ组HBeAg阳性16例,治疗后阴转3例。Ⅱ组治疗以前HBeAg阳性18例,治疗后阴转5例,两组均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HBsAg、抗-HBc、抗-HCV无变化。

    表2 OKT4、OKT8变化情况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Ⅰ组
, http://www.100md.com
    Ⅱ组

    Ⅰ组

    Ⅱ组

    OKT4

    44.1±3.55

    43.62±3.15

    41.42±1.3

    43.12±8.61

    OKT8

    33.37±3.92

    33.26±3.38

    26.32±2.77
, http://www.100md.com
    30.59±5.56

    OKT4/OKT8

    1.29±0.39

    1.33±0.45

    1.58±0.13

    1.3±0.44

    3 讨论

    早期的研究主要将UDCA作为溶石剂用于胆石症。Leusher于1985年对6例胆石伴慢性肝炎者使用UDCA后,意外的发现6例中除5例胆石完全溶解外,全部病人血胆红素,ALT、AST、AKP、GGT均有明显的改善[1]。随后,Crosignani等对1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行了不同UDCA剂量的研究,也发现血胆红素和生化指标的明显改善,而且以小剂量效果更好[2]。本研究结果表明UDCA治疗后血胆红素、ALT、AST、GGT改善优于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UDCA治疗慢性肝炎的可能机理包括:①增加胆酸亲水性,降低毒性。②增加胆汁分泌,减少重吸收。③稳定肝细胞膜。④抑制肝细胞HLA的异常表达及T细胞活跃[3]。目前由于缺乏大宗的对照研究资料,UDCA对慢性肝炎患者免疫学和病原学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4]

    免疫异常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发病机制,其中包括TC细胞的活跃和HLA的异常表达。已证实,在慢性肝炎活跃时反应TC细胞水平的第8组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OKT8)升高,而OKT4/OKT8比值下降[5]。人们曾希望通过增加机体细胞免疫活性来清除病毒,而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现有增强免疫治疗效果极差,甚至使病变恶化。另外,抗病毒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为肝炎活跃者寻求一种以减少肝细胞损害,稳定病变、改善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治疗应是合理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在不造成病毒活跃的前提下,适当抑制免疫细胞可减轻肝细胞损害。本研究表明,UDCA可使OKT8明显下降,OKT4/OKT8比值明显增加,OKT4/OKT8比值同ALT有负相关联系,对RF因子和抗核抗体也有明显的抑制。本组病人在用药后未出现病原学指标的活跃和其他明显的副作用。
, 百拇医药
    本文的结论是:对伴有血胆红素增加的活跃性肝炎,UDCA可有效的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胆红素,对细胞免疫的抑制可减少肝细胞的持续破坏。小剂量UDCA不造成病毒活跃,无明显的副作用,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Leuschner U,Leuschner M,Siertzki J,et al.Gallstone dissolution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two-year follow up.Dig Dis Sci.1985;30:642

    [2] Crosignani A,Battezzati PM,Setchell KDR,et al.Effects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on Serum liver enzymes and bile acid metabolism in Chronic activr hepatitis:A dose-response Study.Hepatology 1991;13:339~344

    [3] 秦昱.熊去氧胆酸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6;17:146

    [4] Nicholas W,Cirillo,Felice R,Ursodeo-xychol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Am J Gastrenterol,1994;89:1447

    [5] 骆抗先编著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6

    (收稿日期:1998-12-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