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21455
小儿蛔虫病少见并发症1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川北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唐 芹 任黔玲

    单位:唐 芹 (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科 637000);任黔玲(四川石油管理局第二职工医院)

    关键词:

    川北医学院学报/990116 蛔虫病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它影响小儿的肠道功能和营养,重则妨碍生长发育,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必须积极防治。现将我院儿科近十年收治的12例少见并发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4例,发病年龄2~10岁,肝内大量蛔虫幼虫1例,肝内外胆管蛔虫2例,阑尾炎并发膈下蛔虫1例,阴囊蛔虫1例,蛔虫所致神经系呕吐2例,蛔虫性脑病1例,蛔虫引发癫痫大发作1例,蛔虫毒素致肌肉麻痹1例,蛔虫引起惊厥发作2例。

, 百拇医药     1.2 症状及体征 腹痛9例,发热6例,呕吐8例,腹泻1例,咳嗽11例,嗜睡1例,惊厥3例,贫血10例,右腹部压痛与肌紧张2例,肝脏肿大与压痛3例,阴囊包块1例,肌张力减退1例。

    1.3 辅助检查 大便常规蛔虫卵+~+++,白细胞数10.4×109/L~32×109/L,中性粒细胞0.70~0.84,嗜酸性粒细胞0.00~0.10,脑脊液检查6例均为正常,肝功能异常3例,X线透视1例见右肺叶底片状模糊影,右肋隔角少量积液,隔下前区有直径约8cm的透明区,钡剂灌肠2例正常,B超提示“胆囊炎”1例,提示“肝大”3例,发现胆道蛔虫2例,1例死亡病例,病检发现肝大,质硬,肝表面与切面多发性脓肿,脓肿内数百条蛔虫幼虫,心包散在小出血点,双肺瘀血。

    1.4 治疗及转归 2例胆管蛔虫作胆道探查术,1例术中取出蛔虫数十条,术后诊断:肝内、外胆管蛔虫,蛔虫性肝穿孔,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另1例术中见胆管及左右肝管蛔虫数条;1例阑尾炎并发膈下蛔虫行手术治疗,术后诊断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局限性腹膜炎,右隔下脓肿,脓肿中有蛔虫;1例阴囊蛔虫在局麻下切开引流,内有蛔虫数条,上述4例术后行抗感染、胃肠减压,置T形管引流、驱虫、对症等治疗后均痊愈。另有1例肝内大量蛔虫幼虫病人病情恶化而死亡。其余7例病儿行驱虫、抗感染、解痉等对症治疗后均获痊愈,其中6例排出蛔虫数条至数十条不等。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蛔虫幼虫移行引起肝内大量蛔虫 小儿感染蛔虫卵后,一般经4-5日发育成蛔虫幼虫,如幼虫随血流侵入肝、脑、眼等器官,可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蛔虫幼虫随血流或成虫自胆进入肝实质内,造成梗阻,且因分泌抗凝素、脂肪醛和溶血素可形成肝灶性容解;它又带入肠道细菌形成肝脓肿[1]

    2.2 蛔虫成虫异位寄生 引起胆管蛔虫、膈下蛔虫、阴囊蛔虫、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可以没有症状或只有很轻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呕吐、轻泻、便泌、异食癖等,但蛔虫有钻孔、扭结成团和喜碱厌酸等习性,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可引起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诱因有①使用驱虫剂不当或剂量不足,刺激蛔虫搔动乱窜或扭结成团。②肠道内环境改变如发热腹泻等引起蛔虫搔动,本文阴囊蛔虫在包块出现前曾出现右下腹隆起,后右下腹隆起消失,阴囊肿大,可能系蛔虫伴感染形成腹壁脓肿,向腹股沟穿破,流入阴囊所致。

    2.3 蛔虫毒素及代谢产物所致神经、精神症状
, http://www.100md.com
    2.3.1 蛔虫毒素引起神经性呕吐 呕吐的原因除蛔虫毒素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外,也可因蛔虫的机械性刺激影响胃肠粘膜的受损,从而引起反射性呕吐。

    2.3.2 蛔虫毒素引起肌肉麻痹 本例患儿入院时竖颈无力,四肢肌力降低,无发热及呼吸困难,脑脊液检查正常,白细胞数不高,服用驱虫剂后排蛔虫数条,次日病情好转,1周后痊愈,诊断蛔虫毒素引起肌肉麻痹,与临床相符合。

    2.3.3 蛔虫毒素引起癫痫发作及惊厥 蛔虫毒素及代谢产物吸收入血后可引起嗜睡、易惊、头痛、激惹等,偶尔可引起惊厥、癫痫发作、昏迷等。有文献报道蛔虫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可诱发癫痫发作[2],故笔者认为,驱虫治疗对某些癫痫的治疗有一定意义,另外本资料中有2例患儿入院前有不正规驱虫用药史,入院时神志清楚,于住院期间发生惊厥,可能系驱虫剂量不足,刺激蛔虫分泌大量毒素,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参考文献

    [1] 齐家仪,等.小儿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97;672

    [2] 萧文远.蛔虫症的少见并发症.中华儿科杂志,1985;3:235

    (收稿日期:1999-01-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