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文选》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23137
坏疽型或穿孔型阑尾炎术后应用腹腔引流的体会(附45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文选》 1999年第1期
     作者:莫绍雄 伍松合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外科(莫绍雄 伍松合)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147

    坏疽型或穿孔型阑尾炎大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从1990年7月至1998年7月,对452例坏疽型或穿孔型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根据病情对102例放置腹腔引流。本文对坏疽型或穿孔型阑尾炎在行阑尾切除术后,如何合理应用腹腔引流的问题浅谈几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452例,其中引流组102例,男性58例,女性44例,年龄5~69岁,平均32.5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2~72h,平均40h;未引流组350例,男性206例,女性144例,年龄4~66岁,平均3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2~72h,平均36h。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情况 在全组病例中经麦氏切口入腹266例,经右下腹探查切口入腹186例。术中所见:阑尾穿孔285例,阑尾坏疽167例。有粪石脱落175例,局限性腹膜炎374例,弥漫性腹膜炎78例,腹腔内脓液100ml以下152例,100~200ml者125例,200~300ml者117例,300ml以上者58例。术中主要处理:如果腹腔脓液在100ml以下,用吸引器吸净后用纱布轻轻拭净脓液,不需冲洗,腹腔脓液较多时吸净脓液后行局部冲洗,或下腹部及盆腔冲洗。全组病例关腹前及关闭腹膜后,用0.5%甲硝唑100ml加庆大霉素8万U~16万U分别冲洗腹腔及切口。引流管放置时间2~24天,平均3.5天。术后应用抗菌素全部静滴给药,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和甲硝唑(或替硝唑)245例,用庆大霉素和甲硝唑(或替硝唑)145例,其它抗菌素62例。

    1.3 结果 切口感染32例,其中引流组10例(9.8%),未引流组22例(6.29%),盲肠外瘘2例均发生在引流组。两组均无大出血、感染扩散及死亡。
, 百拇医药
    2 讨 论

    坏疽型或穿孔型阑尾炎术后是否放置腹腔引流应根据病情而定,我们认为对于下列情况应考虑放置腹腔引流:①腹腔脓液较多,回盲部充血水肿严重,残端包埋不满意;②术中分离炎性粘连时损伤肠管行肠管修补术后,放置引流可引出腹腔内残存的脓液、炎性渗出液、坏死组织等,减少毒素吸收,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利于炎症消退。引流管应放置在低位,另戳孔引出可减少切口感染,用负压引流效果好,引流管一般剪2个侧孔以利充分引流。侧孔不要贴在腹壁上,否则易导致腹壁蜂窝织炎[1]。放置的引流管要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一般引流液每天少于10ml时可以拔管。本组放置引流的病例腹腔脓液均在200ml以上。本资料统计显示:引流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未引流组高3.51%,但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冯祖亮等报道置腹腔引流管者切口感染率高达38.8%,而未放置腹腔内引流管者切口无1例发生感染[2]。我们认为引流组往往是腹腔脓液较多、炎症重的病例,切口感染机会增加。另外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与多因素有关,除病理改变严重程度外,与手术时是否注意无菌要求、缝合方法及选用缝合材料等也有关。盲肠外瘘形成往往发生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病例,对这部分病例恰当地选择腹腔引流尤为重要。引流组2例发生盲肠外瘘,其中1例术中由于损伤回肠未端而行肠管修补,经治疗后痊愈。有人认为引流物刺激吻合处,可严重影响吻合处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影响了吻合口的愈合过程,而终于发生肠瘘[3]。但在置管时掌握好放管位置,引流管不与肠管特别是吻合部位接触管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该注意的是:引流不能代替完善的外科操作,严格掌握引流的指征及熟悉引流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道贤.引流管使用不当致腹壁蜂窝组织炎12例分析.实用外科杂志,1990,10(2):92

    2 冯祖亮,姜乐文.穿孔型或坏疽型阑尾炎术后置腹腔内引流管弊多利少.普外临床,1993,8(5):315

    3 王训颖.关于腹部外科引流的争议.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7):40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