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文选》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23160
显微血管手术92例麻醉体会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文选》 1999年第1期
     作者:官英勇 唐培佳 刘家朋

    单位: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官英勇 唐培佳 刘家朋)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119

    在显微血管手术中,围术期恰当的麻醉处理对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1995~1998年共施行显微血管手术92例,现将我们的麻醉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92例,男79例,女13例,年龄7~58岁,平均26.6岁。断指再植41例,吻合血管皮瓣移植20例,吻合血管腓骨移植9例,断掌再植9例,断腕再植6例,其它7例。急诊手术74例,择期手术18例,严重创伤5例。手术时间4~26h,平均11.5h。
, 百拇医药
    1.2 麻醉方法 8例因合并严重创伤或其它特殊情况而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84例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或/和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神经安定镇痛麻醉。臂丛阻滞取锁骨上路或腋路或锁骨上路与腋路同时阻滞法,首次注入0.25%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20~30ml,每隔6~8h重复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应用0.2%丁卡因与1.6%利多卡因复合液或0.5%布比卡因。臂丛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阻滞同时进行者,单次局麻药量酌减(局麻药均含1∶40万U肾上腺素)。所有病例均于麻醉显效后辅助神经安定镇痛术,应用氟哌合剂或其它,小量分次静注至病人安静入睡,必要时追加,并持续低流量吸氧。于手术结束前20min,向臂丛或硬膜外腔注入0.125%~0.25%布比卡因10~20ml,延长止痛时间,或留置硬膜外导管作术后止痛。

    1.3 围术期的监测与调控 监测血压、呼吸、SpO2、ECG、体温及尿量等,并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适时作出处理。对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者及时纠正,根据失血量的多少适当输血,失血不多者,于手术前期快速输注平衡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即可,进行适当的血液稀释。手术中根据血容量丢失情况及时补充,保证血容量接近正常,维持血压稳定。另外,注意体温的变化,根据体温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维持体温的恒定。
, 百拇医药
    2 讨 论

    显微血管手术操作复杂,精细,时间长。除了要求麻醉平稳、止痛完全、病人绝对安静外,还必须保证充分的组织灌注和良好的末梢循环,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止痛完善,同时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1],利于血管吻合和组织灌注,并可作术后止痛,避免手术后因伤疼痛而出现的血管痉挛。故神经阻滞应作为显微血管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另外,由于手术时间较长,病人多有体位不适感,适度的神经安定止痛亦非常重要,能使病人安静配合手术,避免因紧张、躁动以及寒战所致的血管收缩、痉挛。在应用神经阻滞和神经安定镇痛术过程中应注意局麻药和镇静、止痛药的剂量,防止局麻药中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由于外伤引起血容量不足,需应用血管收缩药,可造成血流缓慢、血管收缩、痉挛[2],这均不利于组织灌注、末梢循环及血管的吻合。因此,快速、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正常,可避免因血压过低而应用血管收缩药。在扩容过程中,除因失血量大而适当输血外,均以平衡液为主,辅以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这可具有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度和改善循环灌注[1],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本组病人输液量500~6250ml,平均2850ml,输血量0~1600ml,平均450ml,因血压过低而使用血管收缩药5例(5.4%)。对局麻药中肾上腺素的用量,我们主张1∶40万U即可,以达到局部轻度血管收缩而无明显全身反应为原则。由于手术时间长,环境温度的变化,病人的体温亦常有波动,所以术中连续监测体温的变化亦很有必要。

    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者,除保持全麻过程平稳,还要尽可能让病人平稳度过苏醒期。我们认为,保持适当的麻醉深度至手术结束,在苏醒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刺激,待其呼吸功能恢复满意时即拔除气管导管,不必等待病人完全清醒,这样可减少病人在苏醒过程中躁动、剧咳等不利因素,保证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26

    2 谢荣主编.麻醉学.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5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