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24899
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1999年第1期
     作者:唐萍 罗祖明 武兵 罗顺

    单位:罗祖明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唐萍 进修生(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610016); 武兵 进修生(内蒙古巴盟医院010000); 罗顺 进修生(四川省剑阁县医院628300)

    关键词:

    华西医学990129 〔中图分类号〕R743.35

    〔文献标识码〕D

    虽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只占急性脑率中病例的10%~20%,但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为了总结经验,现将我院1988年以来经临床颅脑CT和腰椎穿刺脑脊髓检查证实的100例SAH病人进行配对分析,以找出SA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和直接死亡原因。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纳入情况 100例SAH病例选至我院1988年以来的连续住院患者,按急性期死亡与否分为两组,其中死亡组50例,非死亡组50例,两组按年龄,性别配对,见表1。

    表1.100例SAH病例配对情况

    死亡组

    非死亡组

    M/F

    14/26

    21/29

    年龄(岁)

    54.61

    50.14

    发病至
, http://www.100md.com
    入院时间

    3.68

    3.81

    确诊方法

    CT或MRI/CSF

    48/2

    49/1

    两组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病例治疗方法基本相同,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抗感染、调整血压和血糖水平,防止血管痉挛和再出血等。

    1.2 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Botterell法临床分期。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动眼神经麻痹、偏瘫、再出血和脑膜刺激征等。两组间各项指标经x2检验并进行两两比较(q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两组间主要症状体征比较 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在下列症状体征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抽搐28/4、短暂意识丧失24/9、嗜睡34/10、偏瘫28/8、脑膜刺激征33/7、再出血38/21。其它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呕吐、动眼神经麻痹两组之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按Botterell分级比较 属Ⅰ~Ⅲ级者死亡组为26例、非死亡组46例;属Ⅳ~Ⅴ级者死亡组24例,非死亡组4例。经x2检验后者死亡组例数明显多于非死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 死因分析 死亡组中死于脑疝者42例,其中因再出血者38例,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中毒性休克各2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死亡4例;因弥散性脑水肿严重衰竭进行性加重死亡4例。

    2.4 再出血次数对死亡数的影响在138例再出血死亡病例中,入院后第一周内死亡19例,第二周内死亡14例,均为第2次出血;第三周内死亡4例,其中第2次出血3例,第3次出血1例;第四周死亡1例为第3次出血。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SAH是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是常见的病因。由于大多数患者出血量多,可并发脑内外血肿,血管痉挛、再出血、交通性脑积水和严重颅内高压,死亡率可达30%~40%。研究SAH后的症状体征与死亡关系对SAH患者预后的预测、进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对降低SAH患者的死亡率,增进其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资料显示SAH后若有抽搐、短暂意识丧失、嗜睡、偏瘫、脑膜刺激征和再出血者,死亡组比非死亡组分别高7倍、2.7倍、3.2倍、2.5倍、4.7倍和1.8倍。Botterell分级Ⅳ~Ⅴ级者,死亡组是非死亡组的6倍,表明这些症状体征是SAH患者死亡的危险信号。

    死因分析结果显示:SAH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再出血(占76%),多发生在首次起病的第2周内,脑水肿、严重颅内高压、脑疝形成、血管痉挛是SAH直接的死亡原因。

    (1999-01-09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