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28491
65例母乳性黄疸综合征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1999年第1期
     作者:宋晓波 李 展 丁 慧

    单位:宋晓波 李展 丁慧 马鞍山钢铁总公司医院儿科 安徽马鞍山市 243000

    关键词:母乳;黄疸;蓝光

    华夏医学990160 1996年1月至1998年4月我科收治母乳性黄疸综合征65例,现将临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①完全母乳喂养,生后2d至2周出现黄疸并持续不退;②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③发育正常,精神食欲好,除外感染、溶血、缺氧、肝功能障碍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所致黄疸;④停喂母乳后2~5d黄疸迅速减轻或消退,再哺乳后又有加重。

    1.2 一般资料 男36例,女29例,第1产63例,第2产2例,孕周平均38.9周,出生体重平均3 150g,1minApgar评分平均9.5分,顺产44例,剖宫产6例,催产素引产15例,全部患儿生后均母婴同室,完全母乳喂养,早发型(生后2~5d内出现黄疸)32例,迟发型(生后6~8d后出现黄疸)33例。
, 百拇医药
    1.3 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儿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肝功能均正常,血清胆红素136.8~205.2μmol/L21例,205.3~341μmol/L37例,≥342μmol/L7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1.4 临床表现 65例患儿除黄疸外,无其它阳性体征,精神好,吃奶好,生长发育正常。

    2 治疗及好转

    本组患儿经诊断为母乳性黄疸综合征后,予以停母乳,改用牛乳喂养。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者适当予以蓝光照射或静脉滴注白蛋白3d。65例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最短者3d。最长者18d,平均6.52d,本组全部治愈。无1例发生核黄疸。

    3 讨论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其发生率较以往明显增高,母乳性黄疸综合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母乳喂养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Lascari[1]认为停止喂母乳1~3d后,黄疸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50%以上是诊断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的主要依据之一。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大多认为与母乳中3α-20β孕二醇及高活性脂蛋白酯酶、未脂化长链脂肪酸增高有关。近来认为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酶增高亦是引起母乳性黄疸的重要原因。本病预后良好,虽血清胆红素可达很高水平,亦无核黄疸发生。母乳性黄疸综合征血清胆红素高峰多在生后2~4周,而此时患儿血脑屏障业已发育正常,游离胆红素难以通过脑屏障引起脑损害,加之母乳性黄疸患儿身体状况良好,无感染、酸中毒、缺氧情况,游离胆红素与白蛋白紧密结合亦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临床难以引起核黄疸。本组2例血清胆红素达427.5μmol/L,经停母乳,改牛乳喂养,并辅以蓝光照射和白蛋白静脉滴注,黄疸迅速消退,未发生核黄疸。临床对生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浓度≥342μmol/L的患儿,应引起重视,应及时予以蓝光照射、静脉滴注白蛋白或血浆,以降低游离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发生,对于轻、中症患儿经停母乳2~3d后,黄疸明显消退,大多不需特殊治疗。Joho.M James[2]提出对重症患儿可不停止母乳喂养,进行家庭光疗,既可减轻停止母乳喂养对母亲所致心理障碍,又使小儿能接受到母乳喂养供给的营养和免疫物质,同时可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我们今后在临床进一步观察探索。

    参考文献

    [1] Lascari A D.Earlybreast-feeding jaundice:Clinical Significance. J Pediatr,1986,108:156

    [2] John M.James Discontinuation of breast-feeding infrequent among jaundiced nenates treated at home.Pediatr,1993,92(1):153

    (收稿 1998-06-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