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30323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姜杰 施杞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032 上海)

    关键词:

    中国中医骨伤科990123 中医药是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广泛,疗效肯定。[1,2]近年来,对其机理研究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人们对颈椎病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颈椎病中医药治疗的临床实践。下面仅就这一工作近年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血瘀证、痹证范畴,而瘀证、痹证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减慢,血液呈浓、粘、凝聚状态;[3]并且,这种改变不受颈椎病病程与分类的影响。[4]这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颈椎病发病机理之一。中药补肾消增液、[5]颈椎通[6]、补阳还五汤[7]等能显著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血液浓聚现象,使颈椎病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 百拇医药
    2 对血管微循环的影响

    颈痛宁冲剂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眼底微小动脉的痉挛和变细,同时使毛细血管数目增加,动静脉比例恢复正常。[8]小金液药熨治疗颈椎病,可使患者甲皱襞、球结膜微循环的形态、流态、襻周状态积分值与综合积分值下降;[9]大鼠肠系膜活体微循环实验表明,颈椎通冲剂可显著扩张处于微循环障碍病理状态下的大鼠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其作用强度与复方丹参相当。[6]微小动脉舒张、毛细血管数目增加,管径增大、血流加快对改善微循环及脑部血氧供应有良好的作用。

    3 对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主干动脉、主要供应小脑、脑干及大脑枕部组织。在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往往由于颈椎不稳,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射性钩椎关节、骨刺等压迫或刺激动脉,导致发作性脑动脉疼挛,或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向后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骨刺等压迫或刺激动脉,导致发作性眩晕、视物障碍、耳鸣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旋转头部手法,可使双侧椎动脉血流减少,对椎动脉有硬化、狭窄和明显的解剖学异常以及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减弱的患者尤为明显;[10]并易造成椎动脉性损伤。[11]因此对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椎动脉有明显解剖学变异的颈椎病患者,要慎用或不用颈椎旋转手法。动物实验发现,中药颈痛宁能拮抗NA缩血管作用,增加犬颈内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量。[12]颈椎通、颈椎舒冲剂对离体兔主动脉血管条有明显扩张作用,其作用与氨茶碱、罂粟碱相似。[6,13]椎动脉血流量增加,能有效改善大脑血供,使颈性眩晕等症状消失。
, 百拇医药
    4 抗自由基损伤

    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可以氧化细胞内外多种化学成分,造成膜结构和功能损伤及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异常,直接影响细胞的各种功能。颈椎病退变区及其邻近组织,可因长期受压而出现微循环障碍,使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而缺血缺氧是引发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研究证实,颈椎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液及尿液中的自由基内源性清除剂SOD、CAT下降,GSH-Px活血上升;而反映自由基代谢紊乱的LPO、-SH含量上升,GSH-Px活力下降,经推拿、牵引、针灸、中药等治疗上述指标显示相反变化,并且,这些酶与生化代谢物在血及尿中的升降变化与疗效之间,有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4~17]这表明,颈椎病的发病与自由基损伤有关。中药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18]可能是其治疗颈椎病的机制之一。

    5 对炎性介质的作用

    随着多种炎性介质在退变的椎间盘中被发现,如PGE2、6-酮-PGF12、磷脂酶A2等,[19,20]炎症被认为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学机制。最近,人们在家兔颈椎病模型上证实:退行性颈椎间盘组织中5-HT、PGE2、组织胺及6-酮-PGF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人工麝香对这些炎性介质有明显降低作用。[21]此外,颈椎新方、颈椎康复丸能有效拮抗组胺所诱发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轻大鼠足趾局部注射角叉菜所致的肿胀,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减少炎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22,23]以上结果说明,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及其反应,可能是中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机制。
, http://www.100md.com
    6 镇痛作用

    疼痛是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药对此也有较好的疗效。颈椎新方、颈椎康复丸可抑制化学物质诱发的小鼠腹膜刺激的疼痛,提高小鼠的痛阈。P物质(SP)是一速刺激肽,被认为是传递疼觉信息的重要物质,对痛觉调制具有重要作用,神经根型颈椎病出现的沿神经根节段分布的烧灼样、刀割样疼痛或过电窜麻感与神经根内P物质有密切关系,故可用SP在神经根内的释放,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一个观察指标;[24]中药颈椎1号能明显降低颈椎根内SP含量,解释了临床上该药见效快、止痛作用好的特点。[25]此外,推拿的镇痛效果主要是通过使颈腰痛患者血清中内啡呔含量升高来实现的。[26]

    7 牵引的生物力学研究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牵引的角度、时间、重量是决定牵引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光弹性实验方法,对颈椎模型进行力学分析结果发现,牵引最大应力作用位置与颈椎牵引的角度相关。角度小时,最大应力的位置靠近颈椎上段;反之,应力位置下移。与选择角度牵引优于固定角度牵引疗效的临床观察吻合。[27]用Kelvin粘弹性模型理论证实,时间过短,不能有效发挥牵引的作用;时间太长,此时应变值已接近饱合值,即使延长时间,应变值也不会增加,且易产生不良反应。根据C5~6脊椎的蠕变曲线分析,其牵引时间取10~30分钟较为合适。[28]
, 百拇医药
    8 颈椎病与证型及疗效的关系

    以往,颈椎病辨证分型及施治,主要是以临床体征及症状改善为依据,主观性较强。现代诊疗手段的引入,使颈椎病辨证论治有了客观依据。CT与X线分析提示:瘀湿阻络型(脊髓型)主要是骨性椎管狭窄;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则以椎间孔狭窄为主;肝肾不足型(椎动脉型多为横突孔狭窄所致);风寒湿型(颈型)以韧带钙化、钩椎关节增生多见;气血亏虚型(交感神经型和食管压迫型)以脊椎前移症为主要改变。[29]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甲皱微循环及脉象图来检查颈椎病中医分型及辨证施治的效果,得出了肯定的结论。[30]这表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颈椎病是有客观基础的。事实上,分型辨证治疗常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9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抗炎止痛、清除自由基等途径实现的。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仅能钩勒出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机理的一个粗浅轮廓,大多具体细节缺如或仅仅是推测。这就需要研究者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出单纯验证方药疗效的固有模式,避免低水平重复的实验设计,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如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结合脊椎退行性变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实验的构思和设计;此外,还应加强颈椎病中医病因病机及分型论治的现代实验研究。这些工作的开展,无疑将更加明晰和深化对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机理认识的内涵。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李昭敏,张仲林.颈椎病中药内治研究进展.中医药研究,1994,(5):60

    [2]杨文玉.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近况.广西中医药,1993,16(3):37

    [3]杜学刚,黄子治,李丽,等.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初步探讨.颈腰痛杂志,1995,16(3):141

    [4]孙宏文,贺九龙,李宇卫,等.颈椎病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中医正骨,1993,5(3):7

    [5]梁建萍,涂俊杰.颈椎病的中医治疗及脑血流图、血液流变性观察.江西中医药,1991,22(1):21

    [6]赵聚凯,孙维峰,杨嘉永,等.活血化瘀治疗颈椎病.广东医学,1993,14()1:30
, http://www.100md.com
    [7]陈健,金忠棋,用君富,等.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学变化及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其治疗作用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3(1):4

    [8]王易虎,郭建生,牟翔,等.颈痛宁冲剂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43

    [9]唐显钦,周天霞.药熨治疗急性颈肩痛的微循环观察.中国中医急症,1994,3(3):102

    [10]李义凯,张云昆,钟世镇,等.颈部旋转手法对椎动脉流速影响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5):7

    [11]Rossiti,Volkman.Changes of blood flow velocity indicating mechanical c ompression of the vertebral arteries during rotating of the head in the normal h uman measured with transcranical doppler sonography.Arqneuropsiquiatr,1996,53(1) :26
, http://www.100md.com
    [12]王易虎,郭建生,施宇翔,等.颈痛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及实验研究.陕西医学杂志,1991,20(11):660

    [13]刘立,陈宝田.颈椎舒冲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杂志,1995,36(6):351

    [14]王玉龙,吴毅文,王茂音,等.用尿谷胱甘胱过氧化物酶评定颈椎病的康复疗效.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2,27(3):171

    [15]刘宗民,刘京伟,吴毅文,等.按摩对腰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患者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中医杂志,1993,34(7):416

    [16]王玉龙,吴毅文,王茂音,等.尿中巯基物质与颈椎病康复疗效的探讨.颈腰痛杂志,1995,16(1):7

    [17]张向阳,马玉玲,杨际平,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自由基损伤的探讨.颈腰痛杂志,1995,16(4):202
, http://www.100md.com
    [18]高飞,王名喜,曹贻训,等.中药治疗颈肩腰痛的现代药理作用.中医正骨,1997,9(6):49

    [19]Kang JD,Racic MS,Lori Mclntyre,et al.Toward a biochemical understandin g of human intervertebral disc clegneration and herniation.Spine,1997,22:1065

    [20]Robertson JT,Huffman GV,Thomas LB,et al.Protaglandin procluction after experimental disectomy.Spine,1996,21:1731

    [21]施杞,彭宝淦.人工麝香对退变颈椎间盘炎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3):1
, http://www.100md.com
    [22]夏振信,万琨,陈荣生.颈椎新方法治疗颈椎病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3):49

    [23]王莒生,郭韧,关幼波,等.颈椎康复丸的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研究.北京中医,1997,(6):49

    [24]赵飞跃,朱丽霞.电针对逆向刺激所致神经性炎症的效应.针刺研究,1992,(3):207

    [25]张军,尚秀兰,孙树椿,等.颈椎1号治疗模拟颈神经根的电生理学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2):4

    [26]龚金德,奚桂芳,潘小平,等.推拿镇痛与内啡肽的关系.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4):22

    [27]李晶,陈禾丽,苏先基,等.颈椎牵引的力学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华理疗杂志,1992,15(3):133

    [28]李晶,郑春开.从生物力学观点探讨颈椎牵引时间.中华理疗杂志,1995,18(2):99

    [29]姜平,丁沧清.颈椎病中医证型与影像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9):878

    [30]张长江,张禄堂,刘秀琴,等.颈椎病中医分型及辨证施治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伤,1991,4(5):1

    (收稿:1998-7-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