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30439
头痛验案2则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1期
     作者:翟敏

    单位:翟敏 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梧州市高地路南三巷1号

    关键词:

    新中医990134

    1 当归六黄汤治顽固性头痛

    林某,女,12岁,1998年5月23日入院。曾作头颅CT、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华特氏片检查额窦无异常。脑血流图示:两侧大脑前动脉、左侧后动脉紧张度增高。诊断:血管紧张性头痛。予以西比灵、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治疗,头痛缓解出院。1周后头痛复发再次入院。头痛以额部及两侧颞部为主,呈阵发性、搏动性疼痛。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炎性头痛。予以双氯灭痛、地塞米松、三B针(维生素B1、B6、B12)、脑复康、谷维素、氨苄青霉素等治疗,头痛未减且反复发作,痛时抱头痛哭。6月1日其母携患儿延余诊治。刻诊:头痛每于晚上8~9时始,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痛时汗出,量多如洗,伴夜寐盗汗,双眼胀涩,畏视红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偏红、苔薄微黄,脉细略弦。证属阴虚内热,虚火上扰清窍。治以滋阴降火、固表止汗之当归六黄汤加味。处方: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麻黄根各12 g,黄芩、黄柏各6 g,葛根30 g,黄连、细辛各3 g,蜈蚣2条,黄芪、沙参各15 g。4剂,每日1剂,水煎服。
, 百拇医药
    6月5日复诊:药后痛消汗止,一般情况好,带药2剂出院,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学头痛、偏头风、偏头痛等范畴。本病初起多见邪实,多为感受风寒、痰火之邪,阳明胃热所致,而以风邪为主。患儿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伤阴,致虚火上扰。痛发起于戌时,此乃阴虚更甚之故。同时伴口干眼涩,汗多如洗,夜寐盗汗等,均为阴津不足,虚火外泄之故。当归六黄汤鲜有治头痛之说,然治病全在活法,该方有滋阴降火,固表止汗之功,酌加蜈蚣、细辛以搜风通络,窜透开滞;葛根、沙参清热养阴;麻黄根敛汗止汗,故取效甚捷。

    2 佛手散治外伤头痛

    陈某,男,57岁,1998年5月6日入院。主诉:头痛、头晕1周。头痛为搏动性,以双侧颞部明显,疼痛难忍,不能入睡。发病1月前曾有外伤史。入院行头颅CT检查,结果为: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经抗炎、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治疗,头痛、头晕不减。外科认为有手术指征,建议行硬膜下积液引流术,因家属不同意而未行。5月18日邀余会诊。刻诊:头痛、头晕,头重如裹,不甚清醒,低头视物时重影,精神困倦,胃纳减少,睡眠欠佳,舌淡暗、苔薄白腻,脉沉涩。诊为头痛。证属瘀血阻络,脑络不通,脾虚湿困。治宜活血化瘀,疏通脑络,健脾祛湿,以佛手散加味。处方:当归、川芎、黄芪、薏苡仁各30 g,丹参20 g,穿山甲15 g,水蛭、白芥子、白术、茯苓、车前子各12 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连服18剂,诸症消失,自觉头脑轻松如常人,6月8日带药3剂出院,以巩固疗效。

    按:《类经》云:“外力震击头部,脏腑脉络受损,髓海气血耗伤,神明失其奉养,复加离经之死血,凝结成块,压迫脑髓,阻塞清窍,不通则痛”。本案患者因外伤致瘀血阻滞,脑络不通,遂选用《局方》之佛手散,以当归、川芎补血活血;加水蛭、丹参、穿山甲增强活血化瘀之功;黄芪、白术、薏苡仁、茯苓、白芥子、车前子益气健脾,渗湿利水,豁痰散结,以助头颅积液下行,使瘀化液去,诸症消除。

    收稿日期:1998-07-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