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30441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阴囊水肿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1期
     作者:刘建国

    单位:刘建国 天津市河北医院,天津市河北区南口路50号

    关键词:

    新中医990142 笔者采用中药外敷疗法治疗小儿阴囊水肿病2例,均在2~3日内肿消而愈,现介绍如下。

    方药与用法 淡干姜、高良姜、细辛、肉桂、荜茇、公丁香、白胡椒、荔枝核、小茴香、苍术各15 g,研细末和匀,过100号目筛备用,加葱白、生姜各10 g切片捣拦,兑入黄酒30 g,精面粉100 g,调成稠粘膏状,摊在纱布上敷贴阴囊水肿处一夜,白天去之,每晚敷贴1次。如皮肤有红肿溃烂渗出者忌用此法。

    病案举例 夏某,9岁,因感冒咽痛伴发热2天,经服抗生素及退热片后好转。时隔1日,又冒雨受凉后,出现小腹坠痛,阴囊水肿1周来院就诊。查T36.5℃,神清,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但面容痛苦,身形如寒,饮食尚可,惟小便及阴囊部透亮如水囊状,有坠胀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有渗出溃破。经用上方敷贴1剂药后,隔2日复查,精神好转,阴囊水肿大消,已无坠胀感,再敷贴1剂,病瘥,随访3年未见复发。

    体会 小儿阴囊水肿,又名小儿囊脱,有湿热与寒湿之分,临证时要加以区别,如湿热之毒,注入下焦,症见阴囊肿大,坠下不收。严重时阴囊皮肤溃烂,阴核有欲坠之势。治宜清热解毒,兼以化湿。本例为寒湿之邪侵于下焦,加之肝脉虚寒,寒自内生而积于阴络,流入阴囊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化湿消肿为法。使用外敷法有利于药力的挥发渗透,直达病所,促进局部水肿消散吸收,起到事半功倍之疗效。

    收稿日期:1998-08-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