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30454
痰瘀分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1期
     作者:周元荣 孙方亮刘爱梅

    单位:周元荣 刘爱梅 河南省周口地区妇幼保健院,周口市育新街东段10号;孙方亮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疗法;活血祛瘀;祛痰

    新中医990109 提 要 采用痰瘀分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不孕症17例中4例妊娠。通过观察发现: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除具备血瘀症候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痰湿表现。可见瘀久夹痰,痰瘀互凝,渐成瘕是其病机特征。是故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血化瘀、渗湿除痰不能偏废其一。因此使用痰瘀分消法治疗本病,既符合中医辨证观点,又符合西医辨病要求。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科常见疑难病之一。现代医学多采用激素疗法或手术疗法,前者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价格昂贵,后者不适应生育年龄的妇女。因此,寻求中医药疗法显得十分重要。1993年3月~1997年3月,笔者在以往活血化瘀治疗的基础上,基于瘀久夹痰,痰瘀互凝,聚结成的病机认识,采用化瘀消痰,软坚散结法治疗EMT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年龄26~40岁,平均34.5岁,全部已婚。病程3~10年,平均5.3年。有人工流产史者46例,有剖宫产史者18例,有放环史者16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切除术后复发者6例,曾接受激素治疗者23例。

    1.2 症状及体征 痛经54例,其中52例为继发性痛经,性交痛28例,盆腔痛31例,腰痛周期性加重19例,肛门坠胀痛32例,不孕17例,其中15例为继发性不孕,卵巢巧克力囊肿26例,盆腔结节43例,子宫增大14例,月经不调38例,其中月经过多24例,月经过少8例,经期延长6例。本组病例舌质多暗红,部分病例舌尖可见瘀点、瘀斑,苔多白腻或厚腻,脉多细涩或细濡。

    1.3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的诊断与分度根据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3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确诊[1]。60例全部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证实,13例作子宫碘油、气腹双重造影,12例行CT检查,9例治疗前行腹腔镜检查。病变程度:轻度11例,中度14例,重度35例。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治则:化瘀消痰,软坚散结。自拟内异消汤组成:薏苡仁、川贝母、怀牛膝、鳖甲(先煎)各15 g,土鳖虫、穿山甲、海藻各12 g,三七、甘草各9 g,大黄5 g,血竭3 g。

    加减:痛经者于经前及经期酌加桂枝、益母草、五灵脂、蒲黄等通经定痛之品;月经过多者于经前及经期酌加生地黄炭、地榆炭、花蕊石等化瘀止血之品;月经不调及不孕者,酌情配合人工周期疗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过程中每15天作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1次。待临床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汤剂改散剂或丸剂。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本组病例疗效标准参照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3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 http://www.100md.com
    3.2 治疗结果 痊愈15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不孕症17例中,有4例妊娠。

    4 病案举例

    王某,30岁,工人,1994年11月20日初诊。结婚4年未生育。近半年来,每次月经来潮时下腹部剧痛难忍,伴恶心、呕吐、汗出,口服去痛片稍缓解。平时腰骶部胀疼痛,时有胸脘痞闷不舒,白带量多粘稠。舌苔厚腻,脉细濡。妇检:后穹窿有数粒黄豆大小结节,触痛。子宫后位增大,质稍硬,活动度欠佳,后壁可扪及大小不等的结节,压痛明显。B超检查:子宫后位,7.4 cm×4.5 cm×6 cm,肌壁回声颗粒粗糙。西医诊为EMT。中医诊为痛经、瘕,证为痰瘀互结。治以化瘀消痰,软坚散结法。投以自拟内异消汤。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个月,痛经及伴见症状消失。妇检及B超检查未见异常。1995年8月14日来诊,月经3月未至,查尿TT阳性,胎儿发育正常,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5 讨论
, 百拇医药
    5.1 EMT属中医痛经、瘕等范畴。下焦瘀血是其主要病机,其临床表现以血瘀证候为主,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痰湿表现。笔者以往治疗EMT,采用活血化瘀法对改善临床症状效果较好,而对改变局部体征疗效欠佳,疗效亦不持久。本组资料表明:采用痰瘀分消法治疗EMT,不但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又能有效持久地消除其体征。可见瘀久夹痰,痰瘀互凝,渐成瘕是为EMT的基本病机特征。是故治疗EMT,活血化瘀、渗湿除痰不能偏废其一。自拟内异消汤基本方即采用痰瘀分消之法,以血竭、土鳖虫、三七、大黄破血通经,逐瘀散;以鳖甲软坚散结,海藻、薏苡仁、川贝母消痰渗湿,旨在使痰瘀瘕有形之物缓缓消解于无形之中。

    现代医学认为,EMT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异位内膜的周围性增殖、分泌、脱落、出血及周围组织的增生和纤维化[2]。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促进瘀血的分解与吸收,软化粘连,缩小包块[3]。海藻类含碘的消痰散结药能促使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的吸收,促进病态组织的软化、崩解和吸收,从根本上消除病灶,根治EMT。
, http://www.100md.com
    5.2 EMT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病本痰瘀作祟,而标象丛生,缠绵难愈。采用痰瘀分消之法,立足治本,贯彻于始终,持之以恒,疗效方著。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3届学术会议修订.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女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76~379

    2 韩美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89,16(2)∶89

    3 李春越.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5)∶317

    修回日期:1998-07-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