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30464
穴位注射加服硝苯吡啶治愈顽固性呃逆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1期
     作者:张岩山

    单位:张岩山 解放军475医院,杭州市机场路40号

    关键词:

    新中医990140 王某,女,50岁,1997年6月15日就诊。诉自4个月前因进冷食出现呃逆,初起约每3~4 s 呃逆2~3次,后则2 s 内出现3~4次,但入睡后呃逆可止。随呃逆出现胸、腹壁牵扯痛,曾多方求医无效。查T 36.5℃,BP 16/10 kPa,精神萎靡,咽红伴后壁滤泡,胸廓随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晰,腹软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胸透、心电图、肝胆B超、食道钡餐透视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即予点按揉膻中、鸠尾穴5 min,按压天突、内关穴5 min及全息生物诊疗法手法按压相应的膈肌部位约5 min,患者呃逆即减少,继予维生素B12注射液100 ug,654-2注射液10 mg和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行双内关、双足三里和膻中穴等量毫升数穴位注射,约20 s 后呃逆控制。次日晨起患者再次出现呃逆,除再按上法行穴位注射控制症状外,并予口服硝苯吡啶片10 mg,每日3次,连服3天,第4天呃逆除。随访未再出现呃逆。

    讨论 呃逆也叫膈肌痉挛,是由各种刺激反射诱发所致。膈肌收缩大多属机能性,如情绪改变、饮食过急过饱、吸入冷空气、冷食等因素引起,少数呃逆则由器质性疾病引起。中医学认为,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引起胃失和降的病因有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及气血亏虚等方面。本例首先常规采用单一的穴位点揉、按等法及全息生物诊疗法治疗,远期效果欠理想。穴位注射药物胆碱能神经阻滞剂654-2注射液、体内多种代谢必须的辅酶维生素B12注射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注射液合用,分别注射于膻中、内关、足三里穴,起到调整气机、疏通经络、和降胃气之作用。为进一步巩固疗效,有效地发挥其宽胸理气、降逆止呃之功,通过加服硝苯吡啶片阻滞钙离子向细胞内流,降低膈肌兴奋性,进一步解除痉挛,从而达到制止呃逆的目的。

    收稿日期:1998-05-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