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预防医学》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35596
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西预防医学》 1999年第1期
     作者:张荻华1 龙 敏2 黄 新3

    单位:张荻华(广西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530003);龙敏(广西医科大学附院);黄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重叠感染

    广西预防医学990109 摘要 为了解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9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有1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1.7%,发生医院感染者PT值显著长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分析证明:年龄、住院时间延长及丙肝重叠乙肝病毒感染等是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近年来,丙型肝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关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报道很少。本文对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传染病科1996年1月~1997年8月住院的丙肝病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6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男45例,女24例;年龄11~72岁,平均年龄35.79岁;病程19~156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1.638天。发生医院感染15例,感染率为21.7%,医院感染例次17次,感染例次率24.3%;其中自发性腹膜炎7例占41.78%,肺炎3例占17.6%,气管炎、胃肠炎各2例,尿路感染、口腔炎、牙龈炎各1例。

    69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B)均大于17.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大于25 U/L,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值),医院感染组13.97±3.9秒,无感染组12.145±1.171秒(t=3.03,P<0.001)。

    1.2 病原学检查 15例感染患者全部作了病原学培养,共检出病原体5种28株。呼吸道感染痰培养肺炎克雷伯氏菌5株,大肠杆菌2株;腹膜炎腹水培养铜绿假单胞菌8株,大肠埃希氏菌5株,大肠杆菌3株,尿培养白色念珠菌3株。
, 百拇医药
    1.3 诊断标准 丙型肝炎临床诊断按照1995年全国肝炎会议修定标准[1],血清抗-HCV和HCV RNA检测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肝炎。所有病例血清均采用EL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凡HBsAg和HBcAg阳性者即可确诊为HCV重叠感染HBV。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医院感染监制中心制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2]

    1.4 实验室检测方法 血清抗-HCV检测采用华怡生物制品公司第二代HCV ELISA试剂盒测定,HCV RNA的检测采用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生产的HCV RNA试剂盒测定。HBV感染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等检测均采用深圳月亮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

    2 结果

    2.169例患者中抗-HCV阳性57例,其中52例患者HCV RNA阳性,HCV RNA阳性率为76.4%(52/69)。另外,16例HCV重叠感染HBV患者中有4人HBeAg阳性。
, 百拇医药
    2.2 6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单纯丙型肝炎患者53例,有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5.1%;16例为丙肝重叠乙肝病毒感染者,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43.8%。两者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93,P<0.05)。

    2.3 从表1可见,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是慢性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最低的是丙型急性肝炎(=10.971,P<0.05)。

    表1 医院感染与肝脏疾病分型关系 丙型肝炎分类

    例数

    感染例数

    感染率(%)
, 百拇医药
    急性肝炎

    39

    4

    10.26

    慢性肝炎

    14

    3

    21.40

    亚急性重型肝炎

    5

    2

    40.00

    慢性重型肝炎
, http://www.100md.com
    6

    3

    50.00

    慢性肝炎后肝硬化

    5

    3

    60.00

    合计

    69

    15

    21.73

    2.4 单纯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好发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6.7%(4/6);胃肠道、腹腔感染各占1例。而HCV重叠HBV感染者主要以腹腔感染居多,占66.7%(6/9),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感染各占1例。(=8.34,P<0.001)。
, http://www.100md.com
    2.5 由表2可见,15岁以下和60~70岁年龄组患者的感染率最高,另两个年龄段患者的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表2 年龄分布与感染率关系 年龄(岁)

    例数

    感染例数

    感染率(%)

    0~

    5

    2

    40

    15~

    21

    2

, http://www.100md.com     9.5

    30~

    24

    4

    16.7

    40~

    15

    4

    26.7

    60~

    4

    3

    75

    2.6 15例发生医院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4.533天,未发生医院感染者为39.82天,两者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t=1.95,P<0.05)。由表3可见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医院感染呈递增趋势。表3 住院天数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系 住院天数
, 百拇医药
    例数

    感染例数

    感染率(%)

    14~

    11

    1

    9.1

    21~

    9

    1

    11.1

    30~

    25

, http://www.100md.com     4

    16.0

    45~

    15

    4

    26.7

    60~

    5

    2

    40

    80~

    2

    1

    50
, 百拇医药
    100~

    2

    2

    100

    3 讨论

    3.1丙型肝炎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机体抵抗力不同程度的降低,易发生医院感染[3]。本次调查中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1.7%,与WHO统计的3%~21%基本相近[6]。同时还发现16例丙肝重叠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有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高达46.7%(P<0.05),远远高于姚展成报道的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发病率9.7%[7],略低于王英杰等报道的重型肝炎55%的医院感染率[4]。这是由于HBV、HCV双重感染病例的肝病活动性强,是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变形成的重要原因。虽然这两种病毒看起来在分子水平上相互抑制,但致病作用增强了[5],由此造成肝损害加重,促使机体防御能力进一步削弱,医院感染机会增多。本文最能代表肝实质损害与肝病预后明显有关的PT值,医院感染组较未感染组明显延长,因此,对PT值延长的病人,医务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百拇医药
    3.2 从本文结果看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医院感染呈递增趋势,这是由于长时间住院,病人与医院其它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接触机会越多,导致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植,发生交叉感染。同时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被医院内耐药菌取代,造成内源性感染的发生。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未感染者。提示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本调查显示15岁以下和60~岁年龄段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与国内报道的基本一致[7]

    3.3 从国内报道的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好发部位看,主要为腹腔、肺部感染[4]。本文丙型肝炎患者腹腔感染7例,占总感染人数的41.18%,为最高;其次为呼吸道感染,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究其原因为:(1)在肝脏严重受损情况下,枯否氏细胞追捕作用减弱,细菌可经门脉血流侧枝循环进入体循环到达腹腔;(2)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肠道屏障功能减弱,一些肠道致病菌经淋巴管进入腹腔而发生感染。
, 百拇医药
    3.4 针对上述丙型肝炎患者的特性,应积极治疗以控制丙肝的病情发展,缩短住院时间,对易感人群加强支持疗法,提高病人免疫力。同时做好丙肝患者的隔离防护,减少探视,亦有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1):241

    [2]徐秀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32

    [3]何卫平.丙、丁型肝炎与自身免疫.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与传染病学分册).1997,24:(3)160

    [4]王英杰,李梦东,王小红.重型肝炎150例死亡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1996,14:181

    [5]陈爱民.HBV、HCV双重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与传染病学分册),1997,24(3):109

    [6]李兰娟.医院感染和抗生素的应用.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与传染病学分册),1997,24:(3)145

    [7]姚展成,陈明纯,邱杰文.674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1):32

    1997-07-06收稿。1998-10-07修回。, 百拇医药(张荻华1 龙 敏2 黄 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