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37745
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53例
http://www.100md.com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王锐

    单位:王锐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石家庄 050011)

    关键词:妊娠,异位;药物疗法;米非司酮;治疗应用;妊娠,异位;超声检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990120

    中图号 R714.22 我院自1996年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5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53例年龄21~47岁,平均28.3岁。停经时间最短5周,最长7周。有轻微下腹痛21例,有妊娠反应16例,阴道淋漓出血18例。53例均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和B超监测。保守治疗的标准:①月经周期正常有明确的停经史;②连续2次晨空腹测定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0 IU/L(正常值参考值<20 IU/L);③B超检查证实宫腔内无妊娠囊,在附件区有明显的异常包块,无明显胎心搏动;④无急性内出血体征。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53例患者均住院治疗,给予米非司酮50 mg,12 h 1次。总药量最低300 mg,最高900 mg。连服3 d为一疗程,总疗程1~3个。于服药的第7、10、17 d复查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动态变化,每周复查盆腔B超。治疗期间须卧床休息。

    1.3 治愈标准:①临床症状消失;②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至正常;③B超检查附件包块消失。

    1.4 结果:53例有5例(9.38%)在服药过程中腹痛加剧,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2 ml而改手术治疗;治愈48例(90.57%)。48例中住院日最短7 d,最长60 d。用药后动态观察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用药前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最低172 IU/L,最高677 IU/L,平均286 IU/L;用药第7 d平均下降116.33 IU/L,下降幅度达78%,最少下降24%,最多下降82%。其中31例<300 IU/L,12例于用药第7 d降至正常,14例于服药第10 d降至正常,5例于服药第20 d降至正常;11例>300 IU/L,均于服药第20 d降至正常;6例>600 IU/L 服药1个疗程后仅下降15%左右,再次复查时有2例再度上升,加服1~2疗程后逐渐降至正常。B超检测附件包块情况:包块直径<3 cm者36例,于用药后14 d内消失;>3 cm者12例,7例于用药后28 d内消失,5例于用药后60 d左右消失。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甾体类抗孕酮药物〔1〕,它能取代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有效取代内源性孕激素的位置,抑制孕酮活性。妊娠时蜕膜细胞含有丰富的孕酮受体,米非司酮与受体结合拮抗孕酮活性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导致出血和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继之卵巢黄体溶解,体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也随之下降,引起胚胎死亡。胚胎死亡后局部可吸收,以保持妊娠器官的正常功能,尤其适用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孕妇。对于附件包块直径>3 cm者若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辅以中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能够加速包块吸收速度。

    本文总药量最大用至900 mg,未见不良反应。米非司酮的药代动力学观察,该药的半衰期为10~24 h,药物几乎全部代谢排出,30%从尿液排出,无蓄积作用,使用安全〔1〕。本文中48例治愈,仅5例有轻度恶心,无呕吐。药物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动态观察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决定疗程、药量。从本组治疗过程中可以看出,米非司酮的用量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测定值有关,治疗失败的5例中有3例测定值在500~700 IU/L,考虑失败的原因可能与药物的生物活性不同或靶细胞的敏感程度不同有关〔2〕

    总之,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用药简单,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无创伤,并可保留患侧输卵管的功能,增加宫内妊娠的机会,是可以推荐的一种保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尚纯,高纪.抗孕激素Ru486抗早孕.实用妇产科杂志,1990,6(16):288

    2 吴银雪.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4):188

    (1998-09-30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