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39580
腹膜翻转保护与切口灭滴灵冲洗预防阑尾切口感染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期
     作者:李平安 林献青

    单位:粤北人民医院外科(512026)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0152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未穿孔组发生率在10%以下,穿孔组可达20%以上,而手术时切口污染又是最常见的原因,为了减少切口污染,我们自1993年以来,对收治的阑尾手术病人,采用腹膜翻转保护与切口灭滴灵冲洗预防阑尾切口感染,收到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3年8月~1998年6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术109例,其中男68例,女41例;发病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31岁;单纯性阑尾炎28例,化脓坏疸性阑尾炎53例,穿孔性阑尾炎28例。

    1.2 方法 采用右下腹斜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打开腹膜后将腹膜与保护巾一端缝扎,使腹膜向外翻转,缝合3针,保护巾另一端两角用两把直钳固定,从而使腹腔内容物在手术过程中仅与向外翻转的腹膜接触。关闭腹腔后,用0.5%灭滴灵冲洗肌肉间组织,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或腹直肌前鞘后,再次用0.5%灭滴灵冲洗皮下组织,然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用酒精纱布及无菌纱块敷料覆盖伤口。术后常规抗炎治疗,术后48 h查看伤口,术后5~7 d拆线。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109例中,94例采用腹膜翻转保护及切口灭滴灵冲洗,15例未采用腹膜翻转保护及切口灭滴灵冲洗,切口选择原则、切除方法、引流原则都做同样处理。未采用腹膜翻转保护及切口灭滴灵冲洗15例中,2例发生化脓感染,其中化脓性阑尾炎1例,穿孔性阑尾炎1例,而其他94例无一例发生化脓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

    3 讨论

    据报道[1],阑尾切除术后,引起切口感染的细菌,基本与阑尾、腹腔渗出液及手术结束时创口培养所发现的菌种相同。由此可见,感染主要来源为手术时患者本身肠道细菌污染。因此,对污染类切口,尤其对穿孔性阑尾炎或化脓性阑尾炎,尽量避免腹腔内容物与切口组织接触,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我们采用腹膜翻转缝合,因腹膜能渗出大量吞噬细胞,急性炎症时,可以有中性多形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的大量增加,吞噬及包围进入腹腔的异物颗粒和细菌,对感染有强大的防御力量[2];腹膜与保护巾翻转缝合后,可在腹腔内容物与切口组织之间起隔离、保护膜的作用,使手术过程中腹腔内容物仅与腹膜接触,从而避免了腹腔污染物与切口组织的接触。
, http://www.100md.com
    切口感染尚需一定数量的细菌繁殖,实验证明[1],正常人至少接种7.5×106活的葡萄球菌才能产生皮下感染灶。阑尾切口的感染也需要有一定的细菌数量,因此降低细菌的数量,也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途径之一。在关闭腹腔后,反复的灭滴灵冲洗,可以清洗或稀释可能存在的细菌及污染物,减少细菌的数量,同时灭滴灵冲洗后,部分残留在切口组织,也有局部抗炎的作用。

    采用腹膜翻转保护与切口灭滴灵冲洗预防阑尾术后切口感染,只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之一,其他的预防措施尚有:严格消毒、无菌操作、良好麻醉、操作轻柔、止血彻底、消除死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腹腔引流另行戳孔等。通过对109例阑尾切除术后病人的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采用腹膜翻转保护与切口灭滴灵冲洗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张祖尚,武正炎,编著.腹部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第2版.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1~238

    2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上册.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3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