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40339
鼻窦曲菌病(附15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朱福明 陈静 冯玉芳 赵承亮

    单位: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关键词:鼻窦曲菌病;治疗;病例分析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990150 鼻窦曲菌病临床少见,报道较少,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88至1998年收治的15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鼻窦曲菌病15例中男5例,女10例;30~65岁,平均47.5岁。病变发生于上颌窦14例(右侧8例,左侧6例),额窦1例。鼻涕带血8例,后吸涕中带血7例,血量不多,呈暗红色,面部麻木1例。面部肿痛、头痛3例。检查时面部压痛2例。鼻腔、鼻咽部检查未见异常。

    10例术前鼻窦X线摄片均显示患侧窦腔密度增高,窦腔骨质无破坏,报告为上颌窦炎。9例术前行CT扫描检查,窦腔内可见不规则高密度软组织块影,平均CT值为48HU。5例可见点状钙化灶,4例见窦腔粘膜明显增厚,2例窦腔扩大,骨质破坏,诊断为上颌窦恶性肿瘤。1例发生于额窦。其余7例无骨质破坏,均诊断为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息肉及上颌窦囊肿。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4例行上颌窦根治术,1例行额窦探查术。术中见窦腔充满暗红色干酪样物质,部分粘膜息肉样变。14例上颌窦病变者12例窦腔骨质完整,2例窦腔骨质破坏。15例术后病检均报告为曲菌感染。

    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治疗。治疗7~10d痊愈出院,随访观察0.5~10年,失诊3例,余12例预后良好。

    2 讨 论

    鼻窦曲菌病发病率相对较低,本病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因此术前诊断率低。本组15例主要症状是鼻涕带血或后吸时涕中带血,其次为面部麻木,面部肿痛或头痛。无1例出现鼻塞、流脓鼻涕及清水样分泌物,鼻腔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因此,对中年以上有不明原因涕血史且又别无其他症状者,除常规做前后鼻镜及鼻咽镜检查以排除鼻咽癌及鼻腔良、恶性肿瘤外,应考虑鼻窦曲菌病的可能。鼻窦CT检查发现窦腔中有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块影,内有点状钙化灶,窦腔骨质无破坏时更应想到该病的可能。本组9例行CT检查,7例有点状钙化,可能系磷酸钙沉积霉菌丝的坏死区所致。

    鼻窦曲菌病感染临床分为侵袭型和非侵袭型2种。前者可破坏骨质侵及邻近组织或器官,如颅内并发症、脑膜炎、脑脓肿等。后者局限在窦腔内,无骨质破坏。本组15例,2例为侵袭型,13例为非侵袭型。2例侵袭型为上颌窦霉菌感染,表现为发热,上颌窦区压痛、头痛。CT检查见窦腔骨质破坏,术前诊断为上颌窦恶性肿瘤。鼻窦曲菌病首选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抗霉菌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收稿日期 1998-07-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