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眼科新进展》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44499
巩膜瓣下球结膜埋藏术治疗翼状胬肉93例
http://www.100md.com 《眼科新进展》 1999年第1期
     作者:王宇宏 史芳荣 董玉忠

    单位:455000 河南安阳市眼科医院

    关键词:翼状胬肉;巩膜瓣;球结膜

    巩膜瓣下球结膜埋藏术治疗翼状胬肉93例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采用巩膜瓣下球结膜埋藏术治疗翼状胬肉93例103只眼,治愈率为95.1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治疗病人93例103只眼,男60例67只眼,女33例36只眼;初次手术者85只眼,1次手术复发者12只眼,2次手术复发者6只眼;年龄30~76a,平均58.6a;术前病灶波及角膜瞳孔区者69只眼;术前视力小于0.1者28只眼。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术前点抗生素眼药水,有结膜炎者,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局麻下从分离胬肉头部开始,彻底清除角膜病灶至暴露正常角膜,分离球结膜下胬肉增生组织到泪阜处并全切除,巩膜面充分止血,距角膜缘1mm处剪除胬肉,以角膜缘为基底潜形分离一巩膜瓣,巩膜瓣宽度以切除胬肉宽度为准,巩膜瓣高度约3mm,厚度约1/3巩膜厚度。将球结膜游离缘埋藏于巩膜瓣下,在巩膜瓣两端及中间用10-0尼龙线各固定1针,术眼单眼包扎。术后常规用洁霉素1.8g加氟美松针10mg,静滴5d,每日球结膜下注射5-FU5mg,共7d,注射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点抗生素眼液,7d后拆线。

    1.3 随访 术后随访6~30mo,平均15mo,无复发者98眼,占95.15%,复发者5眼,占4.85%,复发率较低。

    2 讨论

    翼状胬肉手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但由于手术方法不同,操作各异及统计标准的差别,临床报道复发率也不相同,其原因除与翼状胬肉本身具有复发倾向外,尚可能与术眼胬肉是否肥厚,是否处于进行期及手术操作彻底与否和术后病人仍居住在不良环境,继续接受危险刺激等因素有关。复发时胬肉发展更快,不少发生睑球粘连,眼球运动障碍,甚至会出现复视[1]。临床上往往畏于胬肉复发,而对一些无进展倾向小于2~2.5mm的胬肉多劝其待胬肉长到一定程度再予以手术。其实无论是从屈光学观点[2],或是从美容角度,都应在胬肉侵犯角膜范围小的时候及早予以手术,减少其对角膜的破坏。
, 百拇医药
    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很多,常采用单纯切除术、结膜移植术、唇粘膜移植术等。单纯切除术复发率较高;结膜移植术因结膜移植片易卷缩,有时混淆结膜的正反面,使其不能成活而致手术失败;唇粘膜移植术取材条件差,唇粘膜本身色泽与厚度和结膜差别较大,有碍外观。我们采用巩膜瓣下球结膜埋藏术有以下优点:(1)球结膜埋藏于巩膜瓣下,使球结膜与角膜分隔成一定距离,巩膜瓣起到一个机械屏障作用;(2)巩膜瓣下的球结膜由于受到巩膜瓣的机械压迫作用,血运较差,因而不易增生;(3)巩膜瓣下的球结膜即使增生,也不会穿通巩膜瓣向角膜上生长,只能在巩膜瓣下增生或远离角膜方向生长。

    分析本组复发的5眼认为:球结膜游离缘未全部埋于巩膜瓣下或球结膜埋于巩膜瓣下的部分太少,以致从巩膜瓣下脱离出来从而造成胬肉复发。笔者认为巩膜瓣下球结膜埋藏术易操作,不易复发,是手术治疗胬肉的一种好方法,供同道参考。

    作者单位 455000 河南安阳市眼科医院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赵东卿,孙秉基,丁行振,等.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结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实用眼科杂志1995;13∶362-363.

    [2]汪芳润.翼状胬肉与屈光.眼科研究1986;4∶45-47.

    本文编辑 徐刚珍

    收稿 1998-02-18 修回 1998-03-09

    巩膜瓣下球结膜埋藏术治疗翼状胬肉93例

    王宇宏 史芳荣 董玉忠

    关键词 翼状胬肉;巩膜瓣;球结膜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采用巩膜瓣下球结膜埋藏术治疗翼状胬肉93例103只眼,治愈率为95.15%,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治疗病人93例103只眼,男60例67只眼,女33例36只眼;初次手术者85只眼,1次手术复发者12只眼,2次手术复发者6只眼;年龄30~76a,平均58.6a;术前病灶波及角膜瞳孔区者69只眼;术前视力小于0.1者28只眼。

    1.2 手术方法 术前点抗生素眼药水,有结膜炎者,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局麻下从分离胬肉头部开始,彻底清除角膜病灶至暴露正常角膜,分离球结膜下胬肉增生组织到泪阜处并全切除,巩膜面充分止血,距角膜缘1mm处剪除胬肉,以角膜缘为基底潜形分离一巩膜瓣,巩膜瓣宽度以切除胬肉宽度为准,巩膜瓣高度约3mm,厚度约1/3巩膜厚度。将球结膜游离缘埋藏于巩膜瓣下,在巩膜瓣两端及中间用10-0尼龙线各固定1针,术眼单眼包扎。术后常规用洁霉素1.8g加氟美松针10mg,静滴5d,每日球结膜下注射5-FU5mg,共7d,注射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点抗生素眼液,7d后拆线。
, 百拇医药
    1.3 随访 术后随访6~30mo,平均15mo,无复发者98眼,占95.15%,复发者5眼,占4.85%,复发率较低。

    2 讨论

    翼状胬肉手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但由于手术方法不同,操作各异及统计标准的差别,临床报道复发率也不相同,其原因除与翼状胬肉本身具有复发倾向外,尚可能与术眼胬肉是否肥厚,是否处于进行期及手术操作彻底与否和术后病人仍居住在不良环境,继续接受危险刺激等因素有关。复发时胬肉发展更快,不少发生睑球粘连,眼球运动障碍,甚至会出现复视[1]。临床上往往畏于胬肉复发,而对一些无进展倾向小于2~2.5mm的胬肉多劝其待胬肉长到一定程度再予以手术。其实无论是从屈光学观点[2],或是从美容角度,都应在胬肉侵犯角膜范围小的时候及早予以手术,减少其对角膜的破坏。

    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很多,常采用单纯切除术、结膜移植术、唇粘膜移植术等。单纯切除术复发率较高;结膜移植术因结膜移植片易卷缩,有时混淆结膜的正反面,使其不能成活而致手术失败;唇粘膜移植术取材条件差,唇粘膜本身色泽与厚度和结膜差别较大,有碍外观。我们采用巩膜瓣下球结膜埋藏术有以下优点:(1)球结膜埋藏于巩膜瓣下,使球结膜与角膜分隔成一定距离,巩膜瓣起到一个机械屏障作用;(2)巩膜瓣下的球结膜由于受到巩膜瓣的机械压迫作用,血运较差,因而不易增生;(3)巩膜瓣下的球结膜即使增生,也不会穿通巩膜瓣向角膜上生长,只能在巩膜瓣下增生或远离角膜方向生长。
, 百拇医药
    分析本组复发的5眼认为:球结膜游离缘未全部埋于巩膜瓣下或球结膜埋于巩膜瓣下的部分太少,以致从巩膜瓣下脱离出来从而造成胬肉复发。笔者认为巩膜瓣下球结膜埋藏术易操作,不易复发,是手术治疗胬肉的一种好方法,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1]赵东卿,孙秉基,丁行振,等.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结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实用眼科杂志1995;13∶362-363.

    [2]汪芳润.翼状胬肉与屈光.眼科研究1986;4∶45-47.

    收稿 1998-02-18 修回 1998-03-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