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眼科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45207
无缝线角膜切口的二期人工晶体双襻固定术
http://www.100md.com 《中华眼科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邹玉平 林振德 李绍珍

    单位:510060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关键词:

    中华眼科杂志990130 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出现,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无需缝线的小切口进行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自1997年1月以来,我们对52例(52只眼)患者进行这种手术,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无后囊膜的无晶体眼,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2~79岁,平均67岁。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45例,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或加前段玻璃体切除5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2例。所有患者均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至本次手术时间间隔为3个月至11年。术前视力:裸眼视力为指数者21例,0.01~0.08者31例;矫正视力0.1~0.4者13例,0.5~0.9者33例,1.0及以上者6例。
, 百拇医药
    2.术前准备:同人工晶体植入术,用SRK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尤其记录角膜散光轴及散光度,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为1.02 D。植入的人工晶体型号包括Pharmacia 920型11例,AMO SI 30 NB型13例,Alcon MA 60 BA或MA 30 BA型24例,Storz H 60 M型4例。

    3.手术方法:球后麻醉。在6和12点钟方位做以窟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并在距角膜缘后缘1 mm处分别用隧道刀向后做半厚层巩膜隧道,约2.9 mm×1.5 mm。取带长针的聚丙烯缝线,自6点钟方位巩膜隧道垂直巩膜面进针,进针点在角膜缘后约1.2 mm,经过虹膜后面至12点钟方位巩膜隧道的相应位置出针。在角膜曲率较大的子午线上,用钻石刀做宽3.5 mm、长约1.7 mm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若有玻璃体溢出,可用显微剪剪除或用切割器切除。向前房内注入粘弹性物质。用镊子从切口夹出聚丙烯缝线,自中间剪断,两断端分别固定于人工晶体两襻离光学中心的最远点。将人工晶体折叠后,自隧道切口植入至睫状沟。分别拉紧6和12点钟方位的聚丙烯缝线,固定于巩膜上,线结自行埋藏于巩膜隧道内。灌注抽吸法吸出前房内的粘弹性物质。检查房水无外漏,角膜隧道切口无需缝线。术后随访1~12个月。
, 百拇医药
    二、结果

    1.术后视力:裸眼视力0.1~0.4者11例,0.5~0.9者32例,1.0及以上9例。裸眼视力比术前矫正视力好,但统计学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78,P>0.05)。术后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93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67,P>0.05)。

    2.并发症:术中并发症有少量睫状体出血1例,术后第1天检查已完全吸收。未见术后并发症。

    三、讨论

    1.本法的优点:本组使用折叠式人工晶体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使得手术切口大大减小,手术安全,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由于采用自闭式隧道切口,术中易于操作,避免了由于眼内压降低而引起的眼球塌陷现象,同时术毕无需缝线,这些均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本组选择在术前角膜曲率大的子午线上做透明角膜切口,借此减少角膜散光,虽然因病例数不多,术前、后角膜散光度还显示不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术后平均角膜散光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
, http://www.100md.com
    2.用本法二期植入人工晶体的要点:(1)在切开前房之前,先将固定缝线安置好,可以避免在眼球塌陷的情况下缝线位置不准确引起的出血或缝线位置不对称。(2)固定缝线进出针的位置应在角膜缘后1.0~1.2 mm 之间垂直于巩膜面进针,或在角膜缘后1.6~2.0 mm之间平行于虹膜面进针,以免刺伤虹膜根部或睫状体,引起出血[1,2]。(3)人工晶体襻的固定方位可随术者方便而任意选择,但应该相隔6个钟点,以免固定后人工晶体偏位;若术前瞳孔偏位而难以回复,则可考虑使安置好的固定缝线将瞳孔平分,这样可以避免人工晶体偏离瞳孔而产生复视。(4)聚丙烯缝线宜固定在人工晶体两襻的相应位置,以免造成人工晶体偏心,最好均固定在距人工晶体光学中心最远点上,这样可以防止因拉紧而引起的光学面倾斜。

    参考文献

    [1] Zou Y, Yang W, Li S, et al. Primary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traumatic cataract with posterior capsule breaks. Yen Ko Hsueh Pao, 1995, 11:140-142.

    [2] Duffey RJ, Holland EJ, Agapitos PJ, et al. Anatomic study of transsclerally suture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m J Ophthalmol,1989,108:300-309.

    (收稿:1998-02-25 修回:1998-07-3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