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46365
胃代食管术后胸胃排空障碍十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姜志宝

    单位:海安县(226681) 江苏省海安县肿瘤医院

    关键词:

    齐鲁肿瘤杂志990155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并发胸胃排空障碍较少见,本文总结了1986年1月~1998年4月间胃代食管手术871例,术后并发胸胃排空障碍10例,占1.15%,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并发胸胃排空障碍病人的年龄为42~70岁,中位年龄为59.6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食管癌颈部吻合5例,食管胃弓上吻合3例,食管胃弓下吻合2例。

    10例均在拔除胃管进食流质饮食后2~5天内出现症状,包括心慌、气急、胸闷、呃逆,进食后呕吐,为咖啡色液,呕吐后症状减轻。体检可见患侧下胸部叩诊呈浊音,中上胸部呈鼓音,患侧呼吸音降低,但一般无干、湿口 罗音。胸透均见胸胃扩张,并可见较大气液平。口服76%泛影葡胺见造影剂很少进入十二指肠,24小时后复查仍可见大量造影剂滞留胃中,3例行胃镜检查见胃明显扩张,内有大量咖啡色液体滞留,胃壁充血、水肿。
, 百拇医药
    7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缓解,其余3例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行手术探查,发现2例为机械性梗阻,其中1例为重建膈裂孔时胃壁与膈肌夹闭过紧,另1例为胃上提过度致裂孔下十二指肠呈闭合状态,针对病因处理后好转,1例无机械性梗阻,经空肠造瘘后继续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因该并发症死亡病例。

    2 讨论

    胸胃排空障碍可发生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代食管手术颈部、主动脉弓上、弓下及胸顶吻合病例[1,2]。从本组资料来看,其病因可能是功能性的,亦可能是机械性的,但多为功能性。由于食管贲门癌术中不可避免地切断或切除了双侧迷走神经干,而迷走神经有促进胃运动和维护胃张力的作用,故术后胃张力和正常生理功能随之改变,胃无张力或低张力影响胃的排空;胃对液体食物的排空主要依靠胃十二指肠的压力梯度,因手术切除迷走神经及胃十二指肠解剖位置的改变,影响了胃十二指肠的压力梯度和胃窦部的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分泌,加之术后进食不当则易造成胸胃排空障碍;手术中胃长时间暴露、分离时的牵拉、挤压,使胃壁各层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短期内胃血运障碍也可潜在地影响胃的排空;术中麻醉状态下肌肉呈松弛状态,但术后随着病人全身肌肉功能的恢复,膈肌自行回缩可形成类似“弹簧夹”功能,而影响胸胃排空;术中游离十二指肠不充分,重建膈裂孔时胃壁与膈肌夹闭过紧成葫芦状可导致胸胃排空障碍;少数病例可因胃本身过小,术中为保护吻合无张力,将胃上提时过度牵拉,导致膈裂孔下十二指肠呈闭合状态[3],进食或胃液滞留后易造成胃排空障碍;术中胃上提时扭转、幽门及十二指肠原有病变可导致胃排空障碍;术后膈下粘连压迫胃十二指肠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另外,由于手术中污染、创伤后组织反应、术后胰腺炎、胆囊炎等因素,可导致胃肠麻痹和运动功能失调亦可加重胸胃排空障碍。
, 百拇医药
    一旦发生胸胃排空障碍,原则上应当先行非手术治疗,实践证明大部分病人经保守治疗后可缓解。主要措施包括立即禁食,胃管减压,胃管内注入温生理盐水洗胃以减轻胃水肿,观察每日胃内吸出液体量,给予胃动力药,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低蛋白血症。如果7~10天后仍无缓解,可口服76%泛影葡胺造影,必要时行胃镜检查以排除幽门、十二指肠机械性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多数情况下可在2~3周内缓解,但有少数则需4~6周方能恢复。如此时胸胃排空障碍仍没能解除,则应考虑予手术探查。机械性梗阻则视具体情况予以解除。必要时可行空肠造瘘。

    胸胃排空障碍的预防措施应当是多方面的。术前在充分了解原发病灶的基础上,应常规通过钡餐及胃镜检查了解幽门及十二指肠是否存在病变;术中注意探查,手术时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对胃的揉搓,避免胃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吻合时避免胃的扭转、成角,充分游离胃十二指肠;术中可将胃缝缩成管状以增加胃的张力,视具体情况附加幽门成形术,以促胃的排空,并重视膈裂孔重建的松紧度;注意保证胃管位置合适并将鼻细硅胶管置入十二指肠内,以备供营养之用,术后保持胃管引流通畅,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的失衡及低蛋白血症;拔除胃管后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地增加饮食量,以防不适当的饮食方法加重胸胃排空障碍。

    参 考 文 献

    1 冯先富.食管癌术后并发早期胃梗阻4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83,21(1):53.

    2 周福有,马金山.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梗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3):147.

    3 张庆河.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早期幽门梗阻10例.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2,8(4):27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