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49046
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颅脑冲击伤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狄凤桐 金 钱 狄 宁 武新友

    单位:010051 呼和浩特 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133 我们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颅脑冲击伤,报告如下。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31岁,因受距60 cm远处土暖气爆炸气浪冲击,致患者当即昏迷。清醒后感头痛、恶心,左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急送我院。查体:体温37.2 ℃,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10.7 kPa(1 kPa=7.5 mmHg),心、肺、腹均未见异常,四肢无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右颞部轻度肿胀,但肤色正常,有压痛,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巴氏征(±),颈软,克氏征(一),布氏征(一),皮肤感觉消失。头颅B超检查:中线波无偏移;颅脑CT扫描示:无颅骨骨折,右侧额后气栓性脑梗死。诊断:原发性冲击性颅脑损伤;脑挫伤;气栓性脑梗死(右额后)。入院后行常规颅脑损伤处理,脱水、利尿、降颅压治疗病情无好转。伤后第5日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滴,每日1次;10%葡萄糖500 ml加维脑路通200 mg静滴,每日1次;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 g,川芎10 g,桂枝10 g,当归10 g,赤芍10 g,红花10 g,桃仁10 g,地龙10 g,炙甘草6 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1周后病情明显好转,左侧肢体感觉基本恢复,肌力达Ⅳ级左右,肌张力接近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仅呈轻度拖拉步态。又经针刺足三里、合谷等穴位治疗痊愈出院。随访2年,患者生活完全自理,已参加工作。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诊断血瘀证的依据:据王洪复〔1〕报道,血瘀证时由于生理调节因子的平衡受到破坏,在血液方面表现为粘滞因子升高,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因子被激活,凝血抑制物活性降低,其结果出现血液的高粘、高聚、高凝状态。血液可在局部凝固,形成血栓和血管内凝血。在微循环方面表现为微血管张力降低,通透性增高,微血流紊乱,其结果造成微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与微循环障碍使血液“泣而不行”、“血气不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其病理生理特点与中医血瘀学说相符。我们通过血瘀证动物模型证实冲击波对脑损伤形态学改变比较明显,中度充血肿胀,脑干区有小出血点,血管充血,光镜下有脑细胞肿胀,血管内血流缓慢,血流阻塞。用冲击波致伤后兔脑粉作底物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冲击波可导致脑循环障碍〔2〕

    2.2 活血化瘀对原发性颅脑冲击伤的治疗作用:根据我们临床实践证实,原发性冲击性颅脑损伤多为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气栓性脑梗死,除按一般常规治疗外,采用活血化瘀疗法。据王洪复〔1〕报道,“凡治血者,必先以祛瘀为要。”血瘀是急性冲击波损伤的一种早期病理征象,也是引起一系列损害的病理因子。因而,早期行活血化瘀治疗改善血行障碍,消散瘀滞,可减轻继发损伤的病理改变。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和宋军等〔3〕报道,早期行活血化瘀治疗的机制为:①能明显增加脑血流量;②能扩张微血管,加速微循环血流速度,促进渗出的吸收及微血管的复通;③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抑制由ADP、肾上腺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血浆的血栓素B2(TXB2)、甘油三酯、血小板因子Ⅳ的含量,使6酮前列腺素F值升高,使TXB2/PGI2(前列环素)恢复平衡;④能抑制凝血酶刺激血管壁释放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凝固纤维蛋白原的活性,明显地抑制血栓形成;⑤具有类似钙拮抗剂的作用;⑥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⑦能促进脑损伤修复,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狄凤桐,男,56岁,主任医师。

    3 参考文献

    1 王洪复.急性辐射损伤的早期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见姜春华主编.活血化瘀研究新编.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94101

    2 狄凤桐,金钱,狄宁.中西医结合救治原发性冲击性颅脑伤5例.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11):510511

    3 宋军,陈可冀,刘青云.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北京: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1997:154

    (收稿:19980502 修回:199810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