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茎藤类 > 皂角刺
编号:10251318
皂角刺及其伪品同属植物棘刺的理化鉴别
http://www.100md.com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周日宝 石国强

    单位:周日宝(湖南中医学院药学分院 长沙410004); 石国强(益阳地区教育学院 益阳413001)

    关键词:关皂角刺;伪品 薄层层析;紫外吸收光谱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990110 中国图书分类号 R282.5

    皂角刺属常用中药,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皂荚属(Gleditsia)植物皂荚(G.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调查研究发现,在皂角刺原药材或饮片中常混杂有同属植物山皂荚(G.japonica Miq.)、华南皂荚(G.fera (Lour.)Merr.)、绒毛皂荚(G.vestita Chan et Hou ex B.G.Li)和滇皂荚(G.delavayi Franch.)的棘刺,类似的报道也较多[1,2]。为此,笔者对皂角刺及其同属植物棘刺的混伪品进行了薄层层析和紫外吸收光谱的鉴别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方法与结果

    本研究所有实验材料购自湖南、广西、贵州、广东、河南等地药材市场和药店,并有自采于上述地区的对照标准药材和原植物标本,由笔者鉴定。

    1.1 薄层层析

    准确称取样品各5g,分别加入95%乙醇30ml温浸1小时, 过滤, 滤液置于水浴上浓缩至5ml,取上清液点样于含0.7%羟甲基纤维素钠的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的薄层板(湿法制板、室温晾干,105℃活化半小时)上,用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0∶30∶10∶10)展开剂展开,展距12cm,置紫外光(365nm)下检视。结果见图1。

    1、皂角刺

    2、华南皂荚棘刺
, 百拇医药
    3、绒毛皂荚棘刺

    4、山皂荚棘刺

    5、滇皂荚棘刺

    图1 皂角刺及其伪品同属植物棘刺的薄层层析图谱

    1.2 紫外吸收光谱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日本岛津UV-265FW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试剂均为分析纯。

    方法 准确称取样品粗粉(过2号筛)各1g,分别加95%乙醇30ml浸提24h,过滤得提取液,再用5ml 95%乙醇冲洗滤渣2次,合并滤液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再吸取2ml滤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在波长200~400nm处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测定,结果显示皂角刺在218.2nm和281.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山皂荚棘刺在213.6nm和281.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华南皂荚棘刺在212.2nm和279.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绒毛皂荚棘刺在208.8nm和281.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滇皂荚棘刺在211.2nm和280.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见图2。
, 百拇医药
    1、皂角刺

    2、华南皂荚棘刺

    3、绒毛皂荚棘刺

    4、山皂荚棘刺

    5、滇皂荚棘刺

    图2 皂角刺及其伪品同属植物棘刺紫外吸收光谱图

    2 小结

    皂荚属植物都具有性状极为相似的棘刺。从薄层层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皂角刺与其同属植物山皂荚、华南皂荚、绒毛皂荚和滇皂荚的棘刺的斑点数目和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紫外吸收光谱的结果也可以看出皂角刺与其同属植物山皂荚、华南皂荚、绒毛皂荚和滇皂荚的棘刺的最大吸收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达到了鉴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瑞贵,王伟.皂角刺与其伪品野皂荚刺的鉴别.中药材,1996,19(1):4

    [2] 刘静,陈俊华,舒光明.皂角刺及五种混伪品的鉴别研究.中药材,1991,14(5):21

    (收稿日期 1998-08-24)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茎藤类 > 皂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