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51679
大黄为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4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陆智东

    单位:广西扶绥县中医院(扶绥 532100)

    关键词:大黄;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医药疗法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107 笔者于1995年10月~1998年10月,以大黄为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均为住院病人。诊断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治疗组34例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8岁,平均57岁。发病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36小时,平均7.3小时。有高血压病史者31例。入院时血压偏高27例。神志清楚16例,昏迷6例,嗜睡12例。34例病人均有一侧肢体瘫痪,患侧肢体肌力0级6例,Ⅰ~Ⅱ级18例,Ⅲ~Ⅳ级10例。语言障碍9例。伴呕吐16例,头痛12例,头晕9例。对照组26例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0岁,平均55.2岁。发病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34小时,平均6.9小时。有高血压病史者23例。入院时血压偏高16例。神志清楚14例,昏迷4例,嗜睡8例。26例病人均有一侧肢体瘫痪,患侧肢体肌力0级3例,Ⅰ~Ⅱ级14例,Ⅲ~Ⅳ级9例。语言障碍5例。伴呕吐16例,头痛12例,头晕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P>0.05)。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生大黄15~20g。煎法:于水沸后入生大黄,煎煮5分钟,煎取250ml。服法:每次口服约80ml,每日3次,昏迷者给予鼻饲。一般发病24小时后开始服药,服药后病人解大便或出现腹泻,生大黄改为煎10~15分钟。如服药2~3天后仍未解大便者,酌加生大黄用量,务以大便通畅为止。

    两组均给予防治脑水肿,控制血压,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治疗等处理。15天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1)临床治愈: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肢体及语言功能良好,能自理生活,可遗轻度神经损害体征;(2)显效: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肢体及语言功能明显改善,能部分自理生活,可遗神经损害体征;(3)好转: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肢体及语言功能有改善,遗神经损害体征;(4)无变化:意识、血压、肢体及语言功能等无变化;(5)病情恶化及死亡。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4例病人中,治愈12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变化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26例中,治愈4例,显效4例,有效15例,无变化1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8.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中医中风病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本病急性期多因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使离经之血,挟痰挟火,瘀于脑府,致脑髓壅滞,元神被困,肢体失和。其病机虽复杂,但总与瘀血及痰火有关。由于痰瘀火邪作崇,其临床证候在上为痰瘀蒙蔽脑窍,在下为腑气壅实不通。对于本证的治疗,当清下通腑为先,唯腑气通畅,痰瘀随下,风火息降,则诸证可解。所谓“陈腐去而肠胃洁,肠胃洁而营卫畅”,就是这个道理。大黄味苦性寒,有泻火通便,破积滞,行瘀血的功能。在本病的治疗中,运用该药,可以通腑降浊,推陈出新,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在脑实质形成凝血块后,凝血块及出血可引起脑水肿而造成脑组织受压推移,并促使脑血管收缩,致脑细胞缺氧、坏死。有研究认为,其病理变化乃因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灶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升高。而TNF可促进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释放,并与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有关,表明其病灶内存在活跃的自由基反应。这可能是脑出血时导致神经组织受到迅速破坏的重要原因。脑水肿是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变化,目前认为也与自由基有关。不论何种类型的脑水肿均由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所致〔3,4〕。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并可提高组织的耐缺氧能力,降低脑水肿,进而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苏醒神志,改善神经功能。从本组病例治疗效果分析,在同样基础治疗的条件下,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中,与防治脑水肿、控制血压等措施共同运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由于本组病例数有限,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北京:学苑出版社,1987.373~375.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375.

    〔3〕李英杰.脑出血与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的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4):170.

    〔4〕朱国行.脑水肿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5(4):199~2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