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51941
从医学地理学角度试论岭南温病学的发展方向
http://www.100md.com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吴智兵1 彭胜权2

    单位:吴智兵(广州中医药大学96级博士生,广州 510405);彭胜权(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广州510405)

    关键词:温病学说;@岭南温病学;@医学地理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990103摘要:结合医学地理学知识,讨论了岭南温病学的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温病特点、人体体质特点、温病的防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方向为:(1)研究岭南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2)研究岭南地区地理环境因素对温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3)研究岭南地理环境与人体体质的关系;(4)研究岭南地理环境对病原体及其宿主和传媒的影响;(5)研究岭南温病的治疗及岭南地区常用或特有中草药对岭南温病的防治作用。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R18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13(1999)01-0009-04

    医学地理学介于医学和地理学之间而又独立于医学和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健康、疾病、公害的相互关系的科学[1]。它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有三方面:①研究自然条件及其一定综合体对居民有益和有害影响的规律;②确定社会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与它们的综合体对人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发生和分布的作用;③查明人类各种疾病在地球相应于自然综合体(景观、自然地理区、自然地带)以及具体地域的地理规律[1]。岭南温病学是中医温病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岭南地区地理环境因素对岭南人体体质、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的影响及其机制,属中医温病学的一个流派,与医学地理学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内容与医学地理学有交叉,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互相借鉴。下面结合医学地理学相关知识,对岭南温病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和区别及其研究对象和任务加以讨论。
, 百拇医药
    1 岭南温病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1 岭南温病学与温病学的关系

    岭南温病学是中医温病学和地理学结合的产物。由于温病在我国南方多发尤其以岭南为甚,岭南地区温病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其发生、发展和治疗又具有对应的特点,所以形成为一个温病学流派,但依然隶属于中医学范畴,与整个温病学理论上是相通的。就某一具体的病证来说,与其他地区同一病证的证治规律是相同的。之所以要单独提出,是因为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使得岭南地区温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等方面较其他地区温病有明显的特色,针对这些特色加以研究,便于对温病学乃至中医学的病因、病理进行系统、深入的阐发,亦有利于我们认识外界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促进中医学与相关学科结合,繁荣中医学术气氛,推动中医学发展,其研究成果同样也适合于其他地区具有同样特征的具体某一病证。例如岭南地区多湿,其他地区亦有湿,但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湿邪入里多从热化而且迅速,其他地区可能多先从寒化,而热化少或慢,即使都转化成湿热证,但岭南地区气阴两虚者多,易形成湿热兼有气阴两虚证,导致清利湿热则伤阴,滋阴则碍邪的两难之势,其他地区则可能少见,如果最终都形成湿热兼气阴两虚证,则病理改变和治疗方法理应相同,而该地区此类证型多见,防治经验丰富,为研究提供了大样本则是其优势。所以岭南温病学研究可以促进中医温病学发展,丰富温病学理论。
, http://www.100md.com
    1.2 岭南温病学与医学地理学关系

    医学地理学和岭南温病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前者不属医学范畴,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因素和人类健康、疾病的相互关系,以及研究疾病地理分布规律的科学,其内容以地理环境因素为中心,研究手段偏重于统计和描述,主要限于发现地理环境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近年来也进行影响机制的研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帮助,实际上是地理环境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而岭南温病学属医学范畴,它借助医学地理学提供的(或运用医学地理学手段发现的)有关岭南地区温病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探明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的影响机制,并寻找对应的治疗方法,其内容以人体健康和疾病为中心。可以说前者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后者的任务是发现并解决问题,两者在发现问题这一步是完全一致的。其一致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都鲜明地体现了三因制宜的思想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说明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对该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体质基础及疾病的产生条件、发展趋势和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影响。岭南温病学是岭南中医药学家,结合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和温病特点,在辨证论治、因地制宜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总结温病诊疗经验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温病学流派。医学地理学认为,人类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象任何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一样,人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保持着动态平衡。当人体自身的平衡机能不能适应环境时,就会产生疾病。由于地理环境的自然因素(如气象气候、地貌水土等)、生物因素(如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及人文社会因素(如人口分布和密度、生活水平和习惯等)不同,疾病的性质和分布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景观地域性差异[1]
, http://www.100md.com
    1.2.2 医学地理学知识为岭南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医学地理学三个主要的分支学科:医学区域地理学、医学气象气候学和医学生物地理学,与岭南温病的关系尤为密切。医学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中景观的地区差异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及影响,对不同尺度的区域进行医学地理评价,对不同类型的病区进行综合研究。医学气象气候学认为机体与气象气候条件是对立统一的,气象气候的变化可以破坏机体平衡而影响健康,也可影响生物、微生物的生存、生活和繁殖,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影响疾病和健康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而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气象气候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光照、温度和水分等。医学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是特定区域环境下动物种群与疾病传播的关系,一般以自然疫源性疾病为重点[1]。结合医学地理学知识,近10多年来,本校温病学教研室对岭南地区的温病的特点及与此有关的地理环境特点作了系统的总结:岭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较低,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全年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每年有约7个月平均气温高于22℃,又濒临南海,雨量多,年平均绝对湿度大,构成一个湿热的总的气候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中,岭南地区人多见气阴两虚型、阳热型和脾湿型体质;有利于蚊、螨、鼠等疾病传播媒体及伤寒杆菌等病原体的生存和繁殖;风温、暑温、湿温为岭南地区的常见温病,发病不拘于四时,临床证候多挟湿;治疗多兼顾祛湿和护阴;岭南地区的生草药主要为苦寒泻火除湿、甘凉清除郁热和甘凉清热润燥三大类型等;并对岭南医家的温病学思想作了总结;以环境、饮食、生物多因素结合方法建立模型,对湿、热因素的致病机理和湿热证的本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2],开创了岭南温病学研究的新局面,为岭南温病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http://www.100md.com
    2 岭南温病学的研究任务与方向

    岭南温病学今后的任务是紧密结合医学地理学知识,深入研究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温病特点、人体体质特点、岭南温病的防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机制等。医学地理学认为地理环境因素主要有三大类:①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气象气候因素、地球化学因素、地貌因素、水文地理因素、土壤因素等;②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植物、水生和陆生动物、寄生虫和微生物等;③人文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分布和密度、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教育水平、交通、信仰等[1]。岭南温病研究的重点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生物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中气象气候因素是影响岭南温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大气的组成、气压与风、太阳辐射、温度降水、干燥度、日照与云量、空气电离化、气候类型及气候带等。大气组成方面所讨论的主要是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环境医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岭南温病研究的新领域。气压与风主要影响人体心血管、精神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及病原体传播。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它是地球能量的重要来源,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杀灭病原体,另一方面也会直接对机体产生伤害,如紫外线与皮肤癌有着密切关系。温度与湿度是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两个最主要气象气候因素,也与岭南温病的关系最为密切,高温度高湿度构成的湿热环境是岭南地区的一大气候特点,高温度会影响机体向四周大气的散热过程,抑制代谢机能;湿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体液代谢的影响等方面。对植物神经的影响主要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反应性,表现为情绪反应性降低,如人在湿热环境下易疲倦、工作能力低下、食欲减退、四肢困懒。内分泌功能方面主要影响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副甲状腺激素、汗腺、抗利尿激素、胸腺及肾上腺功能。暖热气候下,白细胞减少,抗体含量低下,胃酸分泌量减少,对感染性疾病抵抗力低下。这些对岭南温病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地球化学因素、水文及土壤因素主要讨论岭南地区的大气及水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与人体体质的形成的关系。
, 百拇医药
    生物因素与岭南温病的关系主要研究岭南地区流行的病原体、病原体宿主和传媒及对岭南温病有防治作用的中草药。岭南地区多发的疟疾、恙虫病、登革热、肠伤寒、病毒脑、钩体病等,都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这些病的病原体及其宿主、传媒的生长繁殖有关。医学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自然疫源地理学就是以研究自然疫源地的成因、结构、地理特征及其演化为目的,也就是研究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病原体及其宿主、传播媒体的生活习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对于岭南温病病因的认识有重大帮助。

    根据以上认识,岭南温病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

    2.1 研究岭南地区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

    在岭南地区,风温、暑温、湿温多发,不拘四时,证多挟湿等。今后可对每一温病病种,就其发生的原因、流行病学的特点、病理机制、防治方法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寻找其在岭南地区的特征性表现,明确岭南温病与其他地区温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百拇医药
    2.2 研究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对岭南温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

    这是岭南温病学研究的重点,首先运用医学统计学和医学地理学知识,利用现有的地理学、气象气候学和临床资料,寻找出岭南地区地理环境各因素或其综合体与岭南地区人的体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源及温病特点等的确切联系,再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病例,运用现代综合科技手段,研究地理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如岭南地区湿偏重,证候多挟湿,根据湿邪易致人体精神不振、四肢倦怠、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绪生理反应能力低下的现象,我们可研究高湿度环境对人体皮层情绪反应中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神经内分泌轴及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根据湿邪易致脘腹胀满、便溏纳呆等,我们可观察高湿度对人体摄食中枢、脑—肠肽及消化腺功能的影响;根据外湿会引起内湿的规律,研究外部湿邪对体内调节水液代谢的主要物质—水通道蛋白(AQP)的表达及功能的影响等,如此对于湿邪的致病方式可以有较全面的了解。又根据岭南多湿热合邪的特点,结合湿郁化热的规律,我们可以从湿热环境下人体对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抵抗力变化入手来探讨,如湿热环境下人体胃酸分泌少,伤寒杆菌易于侵入,湿热多汗,肠道正常菌群如大肠杆菌易移位至泌尿道,而人体中性粒细胞分泌的、能中和阴性杆菌内毒素并杀灭阴性杆菌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可能减少或功能低下,细菌得不到及时清除,而发生毒血症或菌血症,致湿郁化热形成。也可从人体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HSP)的变化进行研究。当然,影响岭南地区温病发生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很多,但以湿和热最为明显,我们宜以此为突破口。
, http://www.100md.com
    2.3 研究岭南地理环境与人体体质的关系

    岭南的地理环境特点会导致人体体质的差异,进而影响温病的产生和发展。现已总结出岭南地区人体体质主要有三类,即气阴两虚型、阳热型及脾湿型。宜进一步探讨每种体质与什么样的地理类型有关,再从生理、生化、遗传、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研究体质形成的机制,如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气候、水质对体质的影响机制等。

    2.4 研究岭南地理环境对病原体及其宿主和传媒的影响

    通过综合分析自然疫源地理学、热带医学、寄生虫微生物学等有关学科的材料研究岭南地理环境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变异性和致病性的影响,对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生活、繁殖、传播规律的影响,必要时可建立人工地理气候环境进行模拟研究,为岭南温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2.5 研究岭南温病的治疗及岭南地区常用或特有的中草药对岭南温病的防治作用
, 百拇医药
    证候类型决定治疗方法,虽然岭南温病有特异的、多发的温病类型和证候类型,但又服从于整个中医理论的共同规律。如岭南温病证多挟湿,湿邪可闭阻上焦致胸闷、汗出不畅或咳嗽,困阻中焦致腹胀纳呆便溏,留滞下焦致小便不利等,通过研究宣表透湿、健脾化湿、渗利祛湿药物对存在于肺、汗腺、胃肠粘膜、消化腺、肾小管等处的水通道蛋白的调节作用,来阐明各种治湿方法的作用机制等,这些治湿方法各地同理,但岭南应用尤多。另外,正如高山雪地中生长的人参有温补作用一样,在岭南湿热环境下生长的中草药有的也会是治疗湿热的佳品。岭南人好饮生草药凉茶就是一个明证。岭南地区的生草药凉茶据其性味及适应对象有三大类:苦寒泻火除湿、甘凉清除郁热及甘凉清热润燥类。常见药有:岗梅根、布渣叶、木棉花、火炭母、狗肝菜、田基黄、鸡骨草、三桠苦、广东土牛膝等。这都是岭南医家和劳动人民长期防治温病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按中医中药理论及现代药学理论加以总结研究开发,也应是岭南温病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吴智兵,男,博士生

    参考文献:

    [1] 聂树人.医学地理学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5,4,62~65,36,41,37,67

    [2] 彭胜权主编.岭南温病研究与临床[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6~22

    收稿日期:1998-07-08

    修稿日期:1998-12-01, 百拇医药(吴智兵1 彭胜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