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治风剂 > 疏散外风 > 川芎荼调散
编号:10252028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57例
http://www.100md.com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杨全慈 陈方焘

    单位:山东省莱西市中医医院 266600

    关键词:偏头痛;川芎茶调散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990121 中图法分类号 R747.2

    偏头痛患病率较高,1991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病率为985.2/10万〔1〕。其发病时的表现,呈现一派寒阻经脉、气滞血瘀的征象。笔者以行气活血化瘀、温经祛寒通脉为法,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本病5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7例中,男21例,女36例;年龄17~53岁;病程3个月~27年(3年以上病程占65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符合典型偏头痛(有明显发作先兆者)17例,发作时有弱视、闭光、暗点、黑朦等视觉障碍先兆;其余均为普通型偏头痛。57例均有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每次发作1h~7天。间歇期以就诊前半年为准,发作最短3~5天1次,最长60天1次。有7例发作呈从集性,1天发作2~5次,可连续发作数天,间歇1周至2个月又发作,均有视觉障碍先兆及恶心呕吐。57例发作中,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出汗等不同程度寒凝气滞血瘀征象者45例(78.9%),平时有畏寒、肢冷、多汗、尿清长、舌质紫暗、脉弦紧或沉迟以及妇女有月经错后、色淡暗红或血块等虚寒、血瘀征象者37例(64.9%),平时手足肿胀或末梢血管功能障碍者42例(73.7%)。23%患者有明显家族史。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停服其它药物,以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重用川芎。组方:川芎30g,当归、白芷、羌活各12g,细辛3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成300ml,分早晚2次温服。风寒重者加独活、葛根、藁本;血瘀重者加丹参、红花、桃仁、地龙;久病血虚者加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自服药始观察期限已超过治疗前最长间歇期10倍以上,在整个观察期内头痛未再发作或偶有轻微发作,但不影响工作。显效:自服药始观察期限已超过治疗前最长间歇期5倍以上,在整个观察期内头痛未再发作,或偶有轻微发作,但不影响工作;或观察期已超过治疗前最长间歇期的10倍以上,发作时头痛明显减轻,时间缩短,呕吐症状消失,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有效:服药期间及停药后,发作次数减少,或头痛减轻,时间缩短,恶心呕吐症状减轻或消失。无效:症状无改善,或仅在服药期间症状稍有改善。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57例经服药7~60剂(一般服药20~30剂),观察2~42个月(平均12个月),基本治愈24例(42.1%),显效21例(36.8%),有效5例(8.8%),无效7例(12.3%)。总有效率87.7%。开始出现疗效的服药剂数为3~20剂,平均服药7剂时出现疗效。

    4 讨论

    偏头痛发病机理迄今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与外周微循环的改变〔2〕,和血中有血管收缩物质(如5-羟色胺、儿茶酚胺、前列腺素等)有关。属中医“气血不畅,经脉寒凝”,故而临床上用活血化瘀法,以川芎为主药,配合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药物进行治疗。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观察,表明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而且无副作用。

    作者简介:杨全慈,男,34岁,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郭述苏.中国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1;4(2):65

    2 龚晓明,孙德全,龚秀文,等.血液流变学检测与偏头痛.微循环技术杂志,1995;3(1):58

    (1998-10-21收稿),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治风剂 > 疏散外风 > 川芎荼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