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52197
中药镇痛膏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李 忠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 北京100700

    关键词:镇痛膏;癌性疼痛;外治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990122 指导:王 沛

    解除癌症患者疼痛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1]。笔者在系统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及现代研究成果,对癌性疼痛的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癌性疼痛的外用治疗三大法则即温通、行气、活血化瘀。同时,依据“内病外治”的理论,选用20余味中药制成镇痛膏,外用治疗癌性疼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60例,均为临床确诊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40岁,平均年龄61岁。病种分布:原发性肺癌20例,胃癌11例,肝癌5例,大肠癌8例,卵巢癌2例,乳腺癌3例,胰腺癌3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其他肿瘤4例。其中肝转移癌10例,胰腺转移3例,骨转移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者5例。疼痛程度均为中重度疼痛,96.7%的患者既往有使用镇痛类药史。从中医辨证分型看,主要分为气阴两虚型、痰湿夹瘀型、气滞血瘀型,病机关键在于“瘀”。全部病例随机分为镇痛膏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病例选择近期未用过放、化疗,进入研究前4h未使用其他镇痛药、镇静药者,及无智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正常,自身判断疼痛无困难的癌症患者。治疗组药物选用镇痛膏(方由川草乌、细辛、川椒、乳香、没药、丹参、急性子、姜黄、丁香、元胡、冰片等20余味组成,采用传统油膏制备工艺加工而成)。治疗时先确定痛点,然后清洁皮肤,根据病灶疼痛范围大小选用不同剂量镇痛膏,膏药厚度为0.1cm左右,外盖以无纺纱布固定,每24h换1次。对照组选用强痛定100mg肌注,至疼痛再发时用。记录用药前后的疼痛性质、部位、强度、持续时间和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及中医临床指征,参照WHO疼痛定量和VAS法,判断疼痛的变化。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VAS法疼痛减少8分以上;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VAS法疼痛减少5~7分;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影响,VAS法疼痛减少3~4分;无效(NP):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VAS法疼痛减少在2分以下。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3.2.1 总疗效: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CR

    PR

    MR

    NP

    总有效率/%

    例

    %

    例

    %
, 百拇医药
    例

    %

    例

    %

    治疗组

    10

    30

    33.3

    11

    36.7

    4

    13.3

    5

    16.7
, 百拇医药
    83.3

    对照组

    6

    30

    20.0

    14

    46.7

    4

    13.3

    6

    20.0

    80.0

    表1显示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从起效时间、持续止痛时间上对比,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上略优于对照组,但经t检验,P>0.05。镇痛膏在作用时间上优于强痛定,疼痛持续减轻时间为14.2h,而对照组为7.25h,统计处理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均有明显变化,两组疗后疼痛程度对比,治疗组无痛人数占23.3%,而对照组无痛人数占1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了中药在癌痛镇痛方面的优势。
, 百拇医药
    3.2.2 对不同中医证型疗效分析:镇痛膏外用皮肤后约10~20min即可发生止痛效果,局部常有发热感,总有效率为83.3%,其疗效与中医分型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对气滞血瘀引起的癌痛有效率最高,为90.91%,痰湿夹瘀型癌痛有效率为81.82%,气阴两虚型癌痛效果最差,为75.00%。

    3.2.3 对不同程度疼痛的疗效分析:疼痛程度依据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统计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Ⅱ级:中度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干扰,病人主动要求用镇痛药;Ⅲ级:强烈持续的剧痛,往往伴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睡眠严重受到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镇痛膏对Ⅱ级、Ⅲ级疼痛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对Ⅱ级疼痛的缓解率最高,为91.67%,显著缓解率(CR+PR)为75.00%;对Ⅲ级疼痛的缓解率为77.78%,显著缓解率(CR+PR)为66.70%。

    3.2.4 对不同部位癌痛疗效分析:结果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2 对不同部位癌痛疗效比较(±s) 疼痛部位

    例数

    显著缓解率/%

    缓解时间/h

    胸 部

    7

    85.7

    16.80±7.82

    腹 部

    12

    66.7
, http://www.100md.com
    9.78±8.48

    胁肋部

    6

    100.0

    19.43±14.99

    脊柱四肢

    5

    20.0

    6.33±4.93

    从表2分析:镇痛膏疗效与疼痛部位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对胁肋部疼痛疗效最好,其次为胸部、腹部,而对脊柱四肢疼痛的缓解率最低。

    3.2.5 毒副反应观察:治疗组30例病人,镇痛膏外敷后皮肤出现少许红疹、发痒者2例,占总数6.9%,但停药2d后消失。使用本药过程中未见成瘾性、恶心呕吐、多汗、嗜睡等副作用,自身前后对比,用药2周后,未见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等异常。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中医学在阐述疼痛病机方面有“不通则痛”、“毒蕴痛甚”等说法。在治法中有“诸痛为实,痛随利减”、“通则不通”之说,强调通利之法缓解疼痛的必要。癌痛的病机整体为“虚”,局部为“实”,重在“瘀滞不痛”,依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及局部病机特色,我们提出了“温通、行气、活血化瘀”的外用治疗法则。选药重在“攻”,兼以“补益”,注重以温通为主,选用川草乌、川椒、细辛等药性峻猛,辛温走串之品,以温通止痛、气血兼调。癌痛产生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血运行失调,故选用元胡、丁香以调气,丹参、大黄、姜黄、急性子以活血,使局部气血通畅,疼痛自消。选远志、冰片、丹参安神养心等,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并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癌痛恶性刺激的不良反应。

    镇痛膏对癌性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其有效率为83.3%,略高于强痛定对照组,在起效时间上与强痛定对照组无差异,而在缓解时间上优于强痛定对照组。镇痛膏对不同中医证型、不同程度的癌痛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镇痛膏对不同部位疼痛的疗效有显著差别,以对胁肋部疼痛疗效最好,对脊柱四肢疼痛疗效最差。目前,骨转移疼痛为治疗的大难题,疼痛剧烈程度与癌瘤对骨质的浸润扩展、对骨膜的膨胀生长、病理性骨折及神经压迫有关[2]
, 百拇医药
    中药外用源远流长,《理论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医学源流论》亦曰:“使药性从皮肤入腠理,通经贯络,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致妙之法也。”中药外治具有简便易行,毒副作用小,发挥药效快,避免消化道、肝脏消化酶的灭活作用等优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给药途径,特别适应于中晚期肿瘤疼痛者[3]。镇痛膏使用过程中无明显毒副作用,便于制作和推广。同时,我们计划在此研究基础上开发研制中药外用新剂型,即中药透皮治疗系统(TTS),更有利于镇痛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桂清,刘嘉湘.控制癌症疼痛、提高生存质量.中医杂志,1991,32(11):47~49

    [2]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7

    [3]李佩文.癌痛的中药预防.中医杂志,1994,35(10):623~624

    收稿日期:1998-06-2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