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08150
伤寒并发肠出血的栓塞放射治疗(附5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新知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于 杰 吴诗品 窦永充

    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传染科、介入放射科深圳 518020

    关键词:

    医学新知杂志990216 伤寒并发肠出血是伤寒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效,尤其是在出血部位不明,或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应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并经动脉灌注止血药物或血管栓塞止血,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此技术治疗伤寒并发肠出血获得成功。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5例伤寒并发肠出血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17~32岁,持续发热10~20 d,体温39.5℃~39.8℃,排血便3 000~4 000 ml,并出现急性贫血貌,血压8.5/4.0~4.0/0 kPa,脉博92~122次/min。其中肝肿大1例,肝脾肿大1例。实验室检查:HB 46~62 g/L,肥达氏反应均阳性,血培养阳性1例,骨髓培养阳性3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与结果 入院后经内科抗菌、止血药物、输血等治疗,效果不佳,出血不止。遂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其中回盲部2例,升结肠1例,结肠肝曲1例,回肠末端1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垂体后叶素0.2~0.4 U/min,连续灌注20 min后,再次血管造影证实止血无效。行超选择动脉插管-明胶海棉栓塞术,术后重复造影显示出血停止。术后患者均有寒战、高热、腹痛。本组5例中除1例术后再次大量出血转外科手术外,其余均经内科治疗痊愈出院。

    2 讨论

    伤塞并发肠出血占伤寒患者的2%~8%[1]。大多数经内科治疗能够止血。少数严重出血病例内科治疗效果差,出血部位不明,且患者一般情况不良,难以耐受手术。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药物灌注、栓塞止血,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动物实验表明,当动脉或毛细血管出血达0.5 ml/min,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显示出造影剂外渗,从而明确出血部位。对下消化道出血确诊率可达48%,较外科剖腹探查确诊率30%高[2]。本组5例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均明确出血部位。
, 百拇医药
    经插管灌注血管收缩药物,目前临床多选用垂体后叶素,以降低出血部位压力,减慢血流速度,促进血栓形成而达到止血目的。多数作者主张采用Athomasonlis氏提出的止血程序:①经动脉插管造影发现造影剂外渗,确定出血部位;②确定合适的药物灌注速度,持续以0.2~0.4 U/min的速度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20 min,再次血管造影,如已止血,说明此速度为合适灌注速度,如超过0.4 U/min仍不能止血,说明药物止血失败,即使再加大剂量也无效,应改用其它方法止血;③以确定的药物灌注速度持续灌注24 h;④将速度减半再灌注12~24 h。至此,改为5%G.S灌注8~12 h[3]。在灌注过程中每次出现出血,首先考虑脱位以至达到出血部位的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有效止血。最好到放射科重新插管。

    经动脉插管灌注止血药物,具有用药剂量小、副反应小、局部浓度高、止血效果好等优点。但在严重出血患者,往往达不到止血效果。5例患者,只用药物灌注方法均失败。

, 百拇医药     经动脉插管灌注垂体后叶素不能有效止血者,可选用超选择动脉插管-明胶海棉栓塞术。由于此方法可能引起局部组织缺血而导致肠坏死,故临床慎用,宜用于药物灌注止血失败,而又不能手术的患者。栓塞时导管插入出血部位供血血管,愈接近肠攀愈好。注入明胶海棉颗粒以1.0 mm×1.0 mm×1.0 mm大小为宜,在电视监视下分次缓慢注入,每次注入栓塞剂均需血管造影,了解有无出血和侧支循环,即要栓塞较大血管,减少出血部位血压及血流,既要止血,又要保留细小血管(即或部份),以维持血供,防止肠坏死[4,5]。本组5例患者用此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见图1、2)。1601.gif (6172 bytes)1602.gif (6845 bytes)
, 百拇医药
    图1 肠伤寒并发盲肠部出血,有造影剂外流(箭头所示)

    图2 栓塞后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无造影剂外渗(与图1同一病例) 由于动脉栓塞可能导致肠坏死,也可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造成再次出血,故术后应严密观查病情,一旦发生肠坏死,应立即外科手术治疗。由于栓塞所致肠管缺血,本组5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和腹部局部压痛、反跳痛。除1例因再次大量出血需外科手术治疗痊愈外,其余4例均经内科治疗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出版社.1990.101~109

    2 Reutter S R. Angiographic localz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Gastroenterology, 1968, 54(7): 876~870
, http://www.100md.com
    3 Davis G B. Advantage of intraarterial over intervenous vasopressin infusion in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JR, 1977, 128(4): 733~736

    4 Reater S R. Emboliz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 J R, 1979, 133(2): 577~561

    5 Reuter SR. Contral of abdaminal bleeding with autogenous embalized material, Radiology, 1974, 14(1): 86~813

    (1999-01-25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