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10696
80例急性脑出血抢救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杨元花

    单位:广东省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人民医院(522013)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254 急性脑出血是常见急症,死亡率较高,后遗症多。我院自198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现对其抢救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26~90岁,其中26~59岁15例,>60岁65例,平均58岁。病因:高血压性脑出血54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18例,其它病出血8例。所有病人均通过颅脑CT检查确诊。出血部位:内囊24例,外囊3例,脑桥3例,丘脑4例,脑室20例,基底节16例,颞顶叶5例,脑干3例,小脑2例。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头痛76例,呕吐32例,头晕48例,昏迷20例,浅昏迷24例,完全偏瘫44例,单瘫28例,四肢瘫3例,肢体活动自如5例,血压增高>21.33/13.33 kPa 56例,大小便失禁28例,失语32例,抽搐6例。

    1.3 治疗方法 用甘露醇及速尿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用利血平或心痛定、开博通等控制高血压;用立止血或止血敏、止血芳酸控制出血;及时用恢复及促进神经细胞的药物如细胞色素C、ATP等。此外,急性期加服安宫牛黄丸,恢复期加服人参再造丸等辅助治疗。

    1.4 疗效标准 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病残程度评定:(1)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2)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为46%~89%,病残程度1~3级;(3)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2 结果

    本组80例,治愈32例(40%),好转16例(20%),无效或自动出院12例(15%),死亡20例(2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本组特点是高龄,平均为58岁,>60岁占81.3%。病因多数为原发性,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多,占67.5%。出血部位以内囊、脑室及基底节为主,占75%。多数文献认为,预后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脑室出血死亡率最高。本组脑室出血20例,死亡12例,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本组经上述综合治疗,有效率60%,治疗方面有如下体会。

    3.1 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 脑出血时脑水肿多在3~4天内达高峰,所以控制脑水肿宜早,疗程要长,用量要足。脑水肿严重时,地塞米松用量可加大,或突击量10 mg静注;维持恒定的降低颅内压作用,在紧急情况下,脑出血与脑梗塞诊断不明确时,采取先脱水中性疗法,争分夺秒免延误控制脑水肿,停药时应注意是否有反跳出现。

    3.2 高血压的处理 降压不宜过速、过低,以防脑供血不足,加重脑细胞损害,血压一般维持在20~21.33/12.33~13.13 kPa。在用药时应定时测血压,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

    3.3 止血剂的应用 在脑出血头3~4天常规用药,本组首选立止血,因为立止血是一种蛇酶类新型止血剂,该药含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有效成分,使出血部位的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的α、β链迅速裂解成纤维蛋白凝块而止血,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一般为12~24小时,无副作用,同时配合止血芳酸,止血敏等止血剂,效力更佳。

    3.4 脑细胞复能剂的应用 在控制脑水肿、高血压及出血的同时,为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通常采用综合疗法促进神经营养代谢和改善脑组织循环,使病情能更快恢复,本组病人均全部使用该类药物,而且疗程要长,一般要用7~14天,甚至更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