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10697
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游慧萍 杨素美 叶宝国 游旭闽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医院(3630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253 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PRCA)是多种病因选择性地抑制红细胞生成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再障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少见,现将我院10年来发现的12例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有关纯红再障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1.67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16月。

    1.2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12例,头晕、乏力10例,心悸、气促6例,体征主要为贫血外貌,2例淋巴结肿大,2例肝、脾肿大。原发病及药物史:1例肺结核,曾服抗结核药物,1例病前服生草鱼胆中毒并肾衰,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镇痛药,1例妊娠并钩虫病,曾服驱虫药、利尿药,1例慢粒,长期用化疗药,2例肺炎尚未用药,1例恶性淋巴瘤(ML)尚未化疗,1例ML已化疗2疗程,3例无原发病及服药史。
, http://www.100md.com
    1.3 实验室检查 血:Hb 25~70 g/L,均数40.67 g/L,WBC及分类、血小板均正常。网织红细胞(Ret) 0~0.003,均数为0.0018,7例查Ham试验及Coombs试验均阴性。骨髓象:增生活跃11例,减低1例,红系0~0.03,粒系相对增高(0.48~0.85),巨核系正常。8例检查NAP积分152~296,均数为218.13。X线,部分CT检查均未发现合并胸腺瘤。

    1.4 治疗 12例均采用皮质激素和雄激素治疗,继发性者对其原发病治疗,对症治疗(输红细胞或输血)以及3例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长春新碱,有1例肺炎合并纯红再障和1例慢粒合并纯红再障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术治疗3~6次,1例Hb由35 g/L升至138 g/L,另1例由25 g/L升至70 g/L,取得较好疗效。

    1.5 结果 12例经上述治疗26~142天,病情均有好转,Hb升高至30~138 g/L,均数73 g/L,8例复查Ret 0.001~0.06,均数0.0198。12例中基本治愈3例,明显进步6例,无效3例。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纯红再障是一种较少见的红细胞疾病[2]。早在1922年Kaznelson首先将此病从再障中分出,提出按病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本文12例,3例为原发性,9例继发性,继发于感染,肿瘤,药物及肾功不全等。文献报告继发于胸腺瘤的最多占继发性的30%~50%,本文没发现继发于胸腺瘤患者,继发于恶性血液病3例。

    纯红再障的病因认为与免疫有关,Kraniz等证明病人血浆中存在着一种抑制因子,其本质可能是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对骨髓幼红细胞具有特异性破坏作用,推测为本病发病原因。在另一些病人中这种抑制因子是红细胞生成素的抗体,在体外可中和促红素。本病治疗主张对不伴胸腺瘤的原发性、继发性纯红再障,选用皮质激素和雄激素及雷公藤多甙等治疗,无效者选用免疫抑制剂,如各种治疗均无效,可作脾切除,血浆置换术。根据纯红再障的病因,本文2例采用血浆置换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3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第2版. 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 43~48.

    2 刘广汉,陈涤民,陈国栋. 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报告. 湖南医学,1996,13(6):37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