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15706
7例Budd-Chiari综合征误诊为肝癌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王碧云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传染科,湛江 524037

    关键词: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272 Budd-Chiari综合征与原发性肝癌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表现相似,极易误诊误治,为提高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自1995~1997年住院及门诊误诊的7例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9~48岁,平均39.5岁,门诊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入院。

    1.2 发病诱因 7例中劳累后发病2例,饮酒后发病1例,诱发因素不明显4例。

    1.3 症状与体征 乏力,尿黄,纳差,下肢水肿为共同主诉。7例均伴随有蜘蛛痣、肝掌、肝肿大,质硬且边缘锐利(7例中有2例肝区压痛显著);均有胸背及下肢静脉曲张,胸背部静脉、双下肢静脉血流方向向上,下肢皮肤可见明显色素沉着;6例脾肿大且伴腹水;5例患者体重较发病前减轻。
, 百拇医药
    1.4 辅助检查 7例血清总胆红素轻至中度升高(22.9~68.8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49~79 U/L),7例中3例甲胎球蛋白定量中度升高(120~180 ng/mL),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7例中2例经作B超示肝内多发性占位病变,肿块周边不规整,内部分布不均匀,余5例作CT示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质密度低且欠均匀,增强后肝质中等强化,腹主动脉旁奇静脉、半奇静脉扩张样改变,结合临床均诊为肝癌。

    1.5 治疗转归 入院后7例复查B超均见下腔静脉、肝静脉管径、血流速度异常,疑血管病变,后经股静脉置管作下腔静脉造影,4例见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膜样狭窄,肝静脉主干通畅但有一支或两支阻塞;余3例于下腔静脉的T10-T12处见长段不规则狭窄,其中1例为膜样狭窄,肝静脉呈部分阻塞,2例于T10-T12见长约2.5~4.8 cm附壁血栓,肝静脉呈完全闭塞状。2例血栓形成者因病情较重自动放弃治疗,出院后门诊追踪此2例患者,1例死于食道静脉破裂所致消化道出血,另1例处于慢性肝衰竭状态。5例膜性狭窄者于狭窄段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术后两周复查黄疸、转氨酶正常,乏力、纳差、尿黄、下肢水肿及色素沉着、静脉曲张明显消退,复查CT示侧枝循环改善,随访1 a无异常。
, 百拇医药
    2 讨论

    Budd-Chiari综合征系指肝静脉流出道(肝静脉或其近心侧下腔静脉或两者兼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呈高度慢性消耗状态[1],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恶性肝肿瘤,误诊原因有:(1)影像报告误导:肝静脉、肝段下腔静脉流出道梗阻致使肝内血供不均匀、瘀血,此时易根据肝内低密度影而误诊;(2)血清学检查误导:肝炎病毒及甲胎球蛋白阳性易分散临床思维注意力,未能深层次地考虑其他鉴别诊断;(3)临床观察粗疏:忽略胸背、下肢静脉曲张及其血流方向等特殊体征,忽略CT所提示奇静脉、半奇静脉侧枝循环改变;(4)临床表现复杂,对本病认识不足:本组病例中,5例为先天性膜性狭窄,症状隐匿,起病缓慢,早期缺乏典型的肝静脉、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余2例中1例为继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另1例为远端血栓静脉炎蔓延,2例均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肝肿大且疼痛而掩盖原发病症状。故临床须根据病因、阻塞部位、发病时间进行综合分析,避免以偏概全;(5)应用特殊检查不够:B超虽与下腔静脉造影显示的阻塞范围、程度、部位、形状相近,但B超受医师技术水平及临床经验限制,仅可作参考,其最终确诊有赖于下腔静脉造影[2]

    Budd-Chiari综合征中,因先天性静脉膈膜形成所致者,早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可望缓解;而继发于他种疾病者,以治疗原发病解除诱因为主,故临床上减少误诊,尽早确诊尤为重要。

    3 参考文献

    1 汪忠镐.肠系膜与颈静脉转流术治疗重型布加氏综合征.中华外科杂志,1994,32(10):611~613

    2 梁扩寰主编.肝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20

    收稿日期:1998-09-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