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误诊误治》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18377
孢子丝菌病三例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临床误诊误治》 1999年第2期
     作者:许炳基

    单位:许炳基(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313100])

    关键词:

    临床误诊误治990260

    孢子丝菌病是由孢子丝菌侵犯皮肤深部、粘膜和体内器官引起的真菌病,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院临床诊断为癌、经病理诊断为孢子丝菌病的3例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 女,69岁。2月前舌右侧边缘突觉烧灼感,进食时疼痛。检查舌右侧中部有1.5 cm×1.0 cm菜花样小肿块,质中,向舌肌浸润,表面破溃,有少量脓液,轻压痛。口底无溃疡,相应牙残根。拟诊鳞状细胞癌收入院。活检组织病理学所见:表面为鳞状上皮,有炎性渗出、糜烂;真皮浅层可见到典型的三带结构:中央为中性粒细胞群集的化脓带,外围为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的结核样结节,最外层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梅毒样带。病理诊断符合孢子丝菌病。
, 百拇医药
    【例2】 女,60岁。头顶部黄豆大小丘疹,逐渐增大,破溃,无痛痒症。近1年曾多次治疗不愈。查体:头顶部有黄豆大皮损2处,形态不规则,边缘不齐,高出皮面,肉芽不新鲜,周围无急性炎症表现。临床诊断:基底细胞癌。活检标本切片置1∶1 000的麦芽淀粉酶溶液中37℃下处理1小时,经PAS染色,在油镜下可见小脓肿内有直径5 μm、周围有星状延伸物的星状孢子。

    【例3】 男,65岁。2年前右手拇指根部被柴草擦伤,自然愈合。一月后在原损伤处附近出现三个绿豆大的红色小结节,并逐渐扩大融合,呈暗红色。数月后增至小指头大,自然溃破,流出少量稀薄渗出物。检查见右手拇指根部有1.2 cm×1.2 cm大小暗红色肉芽肿,四周高出皮面,边界清晰,中间凹陷,表面覆盖污秽痂皮,剥去痂皮,露出溃疡面,有少量稀薄脓液流出,有恶臭,易出血,触诊有轻度压痛。双腋下淋巴结肿大,可移动。临床诊断:鳞状细胞癌。活组织病理学所见同例1。

    2 讨论
, 百拇医药
    2.1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引起的慢性深部真菌病,往往是由于皮肤外伤,孢子丝菌经皮肤外伤感染引起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据文献记载,孢子丝菌可在自然界中腐生,故本病常发生在农村,但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而误诊的病例并非少见,其中误诊为肿瘤时有发生[1、2];甚至一些孢子丝菌病的组织病理显示为假上皮瘤样增生,所以,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行外科切除或截肢,应特别注意[3]。本文报告三例均为皮下出现结节、破溃,似有浸润现象,久治不愈,同菜花状的鳞状细胞癌和形成溃疡的基底细胞癌难以区别。为了减少误诊,笔者认为对有皮肤外伤(特别是柴草擦伤)后、沿淋巴管走行呈带状排列的皮肤结节病人,经一般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无效果,应考虑到孢子丝菌病的可能。还应考虑与一些慢性病,如结核、早期着色霉菌病、梅毒与脓肿鉴别。

    2.2 本病淋巴管炎型诊断较易,固定型易被忽视。若及时做真菌培养,在3~5日内即可长出菌落,可检出典型的孢子丝菌和孢子,即可确诊。
, 百拇医药
    2.3 国内治疗本病多常服用10%碘化钾溶液,治愈率几乎达100%。服法:一般每日3次,每次10 ml,直至皮损消退后再服用半个月,对碘剂有不良反应的病例局部可用液氮冷冻,若同时口服碘化钾,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4]

    参考文献

    [1] 吴绍熙.老年及儿童孢子丝菌病131例分析报告.中华皮肤科杂志,1986,19(4):199

    [2] 刘碧文.陈明芳.廖迁廷.60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86,19(6):344

    [3] 王家俊.真菌病.见:杨国亮,王侠生主编.现代皮肤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03

    [4] 许世航,贺伯晓,黄继军.孢子丝菌病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1):52

    (收稿时间1998-10-18 修回时间1999-01-17), 百拇医药